“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
|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
|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 |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老庄哲学的影响 | B.孔孟之道的影响 |
| C.韩非思想的影响 | D.墨家学说的影响 |
2013年10月13日,“荀子思想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荀子思想的地位、作用及其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探讨的内容不包括()
| A.“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 |
| B.“万物皆生于两”的哲学思想 |
| C.“礼为民生”的民本思想 |
| D.“学不可以已”的教育思想 |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
| 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
| 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 |
| 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
| 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 A.无为而治 | B.兼爱非攻 | C.以法治国 | D.克己复礼 |
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了“家风是什么”的节目,颇受好评。传统观念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
| 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
| 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
| 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