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是哪一项?(   )

A.有仙则
中外
B.谈笑有鸿
大展鸿
C.可以调
不相识
D.无案牍之

而获
本文题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用现代汉语翻译: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乙文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止增笑耳。
根据课文内容,将横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
给文中加线词语注音。
()()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_____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屠户起初对狼抱有幻想?他最终放弃了幻想,智慧勇敢地杀死了狼,你从中得到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代文学家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其一坐于前犬:
②一狼其中洞:
翻译下列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本文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文言文阅读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卿欲卖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选举:检举。②诈伪阶资:谎报官阶与资历。③事泄:干的坏事败露。④胄(zhòu):戴胄,唐初大臣。⑤断流:断,判案;流,流放,充军。⑥敕(chì):帝王的诏书、命令。⑦所司:主管司法的部门。⑧亏法:枉法。⑨窃:私下。⑩法:运用法律。
用“/”线划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只划一处)。(1分)
此 乃 忍 小 忿 而 存 大 信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3分)
①俄( )②狱( )③忿(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对于戴胄执法办案一事,太宗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古文阅读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豪杰并()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尽南海()④民殷国富而不知存()
翻译下列语句(4分)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B.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文: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分)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两个即可)

【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乙】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①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②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③,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④无敢先后。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⑤,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⑥,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选自张岱《白洋潮》⑦)
【注释】①遄(chuán):迅速;②擘(bò)翼:张开翅膀;③蹴(cù)起:涌起;④镞镞:
同“簇簇”,聚集;⑤辟易:惊退;⑥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
瀑布;⑦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如银线仅:
(2)吞天日沃:
(3)轰怒非常非常:
(4)始定颜:
下列划线词古今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并有乘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D.而旗尾不沾湿。

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
再 近 则 飓 风 逼 之 势 欲 拍 岸 而 上。
翻译下列语句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甲文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试结合文段说明一下。


甲乙两文同写浙江之潮,结合课文,谈谈它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