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选用的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小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前,小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用笔在图中这根导线上画“×”,并重新画一根正确连接电路的导线(导线不能交叉).
(2)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3)小华按照正确方法进行了多次实验,测量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发光情况 |
明亮 |
亮 |
较亮 |
较暗 |
微光 |
熄灭 |
熄灭 |
电压U/V |
2.5 |
2.1 |
1.7 |
1.3 |
0.9 |
0.5 |
0.1 |
电流I/A |
★ |
0.26 |
0.24 |
0.21 |
0.19 |
0.16 |
0.05 |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由第1次到第7次的实验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是逐渐向 (填“a”或“b”)端移动的.
②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 (填“大”或“小”),小灯泡就越亮.
③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不同,是因为灯丝的电阻与 有关.
(2014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探究水平面上长方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静止的木块,木块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由表中信息可知,小明探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0N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 N,此时木块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木块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拉力大小F/N |
0~3.4 |
3.5 |
3.3 |
木块平放 |
静止 |
开始滑动 |
匀速运动 |
木块平放 |
静止 |
开始滑动 |
匀速运动 |
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下来小伟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 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 .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
(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小车运动得越_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运动,即物体的运动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 选填“小 车”或“木块”)
(2)将同一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得越远.研究表明:当一定时,物体的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同一小车在斜面上放置的位置越高,小车到达水平时的动能就越大 ?
(4)如右图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填序号).
①f甲>f乙②f甲<f乙③f甲=f乙.
(5)这个实验中,利用木块被推出的距离来比较小车的动能大小。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填编号)
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③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6)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某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进一步得出了质量大的大车和质量小的小车一些数据.从下表中的数据,你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由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可知高速公路上大客车的限速比小轿车。(大/小)
物体 |
质量m/kg |
速度v/m·s-1 |
动能E/J |
小车 |
0.2 |
2 |
0.4 |
大车 |
0.4 |
1 |
0.2 |
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绕制了两个滑轮组(如下图),并选用其中一个完成机械效率测量实验,下面是实验记录:
次数 |
物重/N |
物体升高/m |
拉力/N |
绳子拉下/m |
有用功/J |
总功/J |
机械效率 |
1 |
4 |
0.1 |
3.00 |
0.2 |
0.4 |
0.6 |
|
2 |
0.1 |
6 |
0.2 |
1 |
1.2 |
83.3% |
|
3 |
10 |
0.2 |
6 |
0.4 |
2 |
2.4 |
83.3% |
(1)把表格中所缺少的数据填写完整.
(2)读弹簧测力计示数时,应拉动绳自由端,如果静止读数,会导致机械效率的测量值偏.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实验选择的是(选填 “左”或“右”)边一套装置.
(4)分析第1次和第2次的数据可以知道,对于同一个滑轮组,可以通过增加来提高机械效率.
(5)分析第2次和第3次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6)若不计摩擦与绳重,可以计算出第1次实验中所用动滑轮的重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