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的粒色受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且独立遗传。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 A.4种 | B.5种 | C.6种 | D.8种 |
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Ⅰ |
试管Ⅱ |
试管Ⅲ |
||
| 某酶 |
2mL |
2mL |
2mL |
|
| pH |
8 |
8 |
7 |
|
| 温度 |
60℃ |
40℃ |
40℃ |
|
| 反应物 |
2mL |
2mL |
2mL |
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
| B.图②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 的催化效率,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含量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右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 A.①无色②绿色 | B.①红色②绿色 |
| C.①红色②无色 | D.①红色②红色 |
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 浓度(mol/L) |
0.15 |
0.2 |
0.25 |
0.3 |
| 质壁分离状况 |
不分离 |
刚分离 |
显著 |
显著 |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A.≥0.2 B.≤0.2 C.0.15<土壤溶液<0.2 D.0.2<土壤溶液<0.2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自放能反应 |
| B.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 |
| C.光合作用是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 |
| D.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更是吸能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