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
| B.信号分子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
| C.下图可表示T细胞识别并结合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
| D.下图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
实验中,一只供水充足但缺少食物的羊,在饥饿致死前一段时间,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脂肪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
| B.蛋白质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
| C.脂肪转变成糖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
| D.蛋白质分解供能时,通过脱氨基作用等产生了大量的尿素需要排出 |
用某种培养基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测得其生长曲线如图A所示。谷氨酸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其合成途径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培养基是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含有五大类营养要素物质 |
| B.谷氨酸脱氢酶是组成酶,谷氨酸在图A中的各个时期都有合成 |
| C.在图A中的②时期,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旺盛,种内斗争剧烈 |
| D.在图B中,谷氨酸脱氢酶被抑制的直接原因是其结构发生改变 |

某生物制品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中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据此,以下的分析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温度控制不适,初级代谢产物转化成了次级代谢产物 |
| B.溶氧不足,导致发酵生产过程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途径发生改变 |
| C.通气量过多,改变了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类型 |
| D.错误地表达了控制谷氨酸合成的基因,其内含子被转录,导致pH呈酸性 |
某科研小组研究营养物质浓度对细菌数量的影响,获得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营养物质浓度很低时,其浓度不会影响生长速率 |
| B.随营养物质浓度升高,生产速率将不再受营养物质浓度影响 |
| C.超过一定浓度,营养物质浓度只影响最终菌体产量,不影响生长速率 |
| D.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对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都不产生影响 |
生产实践中配制微生物发酵所需要的培养基时,一般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如“以野(野生植物)代家(栽培植物)”、“以纤(秸秆)代糖(淀粉)”、“以氮(非蛋白氮) 代朊(蛋白氮)”、“以烃代粮”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野代家”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加入更多的生长因子 |
| B.“以纤代糖”能为某些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能源 |
| C.“以氮代朊”是因为铵盐、硝酸盐等是微生物常用的氮源 |
| D.“以烃代粮”培养的微生物可以用于净化被石油污染的海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