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全球四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和三分之一的数码相机是我国苏州生产的,然而每销售一台电脑我们要给英特尔几十美元、微软几十美元,中国人自己赚的大概只剩10个苹果的钱;生产一台DVD,我们的利润只有1~2 美元;生产一件MP3,我们的利润只有一美元多。
材料二:去年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0.4%;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2.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1.8%。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三: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消费水平明显偏高。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4.4倍。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而我国能利用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5%,矿产资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20个百分点。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2)请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演讲。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材料二:习近平说指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大块头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我愿谈几点看法:第一,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不动摇,任何动荡和战争都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维护和平,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这条道路。第二,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动摇。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加强和拓展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中国发展对世界各国是重要机遇。第三,中国坚持促进亚太合作发展,政策不动摇。中国将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对涉及中国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中国人民也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第四,我们主张各国不论贫富、强弱、大小一律平等,中国一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上述材料中的讲话时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及基本内容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9月,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天津年会上回答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Klaus Klemfeld提问时说:你们大家都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但对中国政府来说,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的就业情况。我可以告诉你,截止到8月份,今年中国的城镇新就业已经接近1000万,也就是说接近我们全年目标。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沙特石油公司总裁提问时说:你问了我一系列的挑战,所以逼得我只能说要宣战。我说要向污染宣战,就是我们要用决胜决战的信心、措施来治理污染。对中国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大气和土壤污染,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也关系到食品安全。所以,中国政府必须负起责任,向这几个重要领域的污染进行宣战。
材料三:关于经济增长,李总理重申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他认为7—8月份 疲软的发电量、信贷等数据是高基数,外部经济低迷以及内部深层次矛盾造成的正常调整,符合政府预期。只要就业不出问题(1-8月就业几乎完成全年任务),经济就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定向调控出现“新常态”。“新常态”下,政策重心向“促改革”转移,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将存量和增量货币引导至三农、小微和新兴产业,切实增强三农、小微和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阅读材料一,结合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
(2)阅读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向污染宣战的理由?
(3)阅读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三进行分析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法律文化渊源久远,积淀于整个社会中的法律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君权至上,法自君出”、“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级有序,刑不上大夫”等,既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方法与措施。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沿着其特有的轨迹缓慢演进:西周、春秋时代以“礼治”否定了殷商时代的“神治”;战国、秦朝的“法治”否定了春秋时代的“礼治”;西汉至清朝的“礼法合治”或称“德法合治”又是对秦朝“专任法治”的否定。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互动同在,合力勾勒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传统法律文化对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
(3)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如果你就这一问题在班级演讲,请拟定你演讲的两个核心要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7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习近平指出,35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加强与美国在人文方面交流合作的意义。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习主席关于中美关系看法的理解。
(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中美人文交流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2014年9月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内容包括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高考中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