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氧化剂、稀酸等都能迅速破坏传染病毒活性而杀死病毒,下列物质不能作为常用消毒剂的是
A.H2O2溶液 | B.NaClO溶液 | C.SO2 | D.醋酸 |
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A和2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ΔH<0。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C为1.6mol。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L,则Vc=0.4mol•L-1•min-1
B.若在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c)<1.6mol
C.若2min后,向容器中再投入等物质的量A、C,B的转化率不变
D.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进行,放出热量将增加
有关下图装置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 |
B.溶液中发生了变化:4Fe(OH)2+O2+2H2O==4Fe(OH)3 |
C.Fe为正极,电极反应为:Fe-2e-+2OH-====Fe(OH)2 |
D.NaOH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
右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OH +3O2="=" 2CO2+ 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
B.正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4OH- |
C.负极反应式为:CH3OH + H2O-6e- =CO2 + 6H+ |
D.该电池提供1mole-,消耗氧气0.25mol |
在25 mL 0.1 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 CH3COOH 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比较正确的
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 c(H+)
C.在C点:c(Na+)>c(CH3COO-) >c(H+)>c(OH-)
D.在D点:c(CH3COO-)+c(CH3COOH)=2c(Na+)
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
②碳酸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加热后红色变深
③氯化铁溶液加铁粉振荡后颜色变浅
④pH=2的醋酸1ml加水稀释至100ml,pH小于4
⑤500℃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