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与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浓硫酸 ②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依次为ΔH1、ΔH2,则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 | B.ΔH1>ΔH2 |
C.ΔH2>ΔH1 | D.无法比较 |
(届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硝酸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大 |
B.海带中碘元素提取时氧化滤液中的I-时应加入过量氯水 |
C.检验火柴头中的氯元素,可把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亚硝酸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
D.金属钾、钠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所以金属钾、钠和白磷应保存在煤油中 |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用图①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 B.用图②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 |
C.用图③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 | D.用图④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
(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一模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下列实验操作和对应的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
溶液变红褐色 |
有Fe(OH)3生成 |
B |
用燃烧的镁条引燃铝热剂 |
剧烈反应 |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C |
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含有SO42- |
D |
用导线连接铜片和锌片后插进盐酸中 |
铜片上有气泡 |
铜片是原电池的正极 |
(201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后,冷却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 |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
B |
灼烧一小块铝箔 |
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
Al2O3的熔点高于Al |
C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化合物X少许,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
火焰呈黄色 |
X一定含钠元素 |
D |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 |
出现红褐色沉淀 |
Mg(OH)2溶解度大于Fe(OH)3 |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理综化学试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汞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并将硫磺粉撒在洒落的地方,使金属汞转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 |
B.滴定管、移液管在使用前要用待装液润洗,而容量瓶不用润洗 |
C.检验红砖中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
D.碘单质与食盐的分离常用升华法,而碘水中提取碘单质则常用萃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