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题。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 | B.乙城市 |
C.丙城市 | D.丁城市 |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
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
D.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
读下图回答: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地将出现连续性降水 | B.日均温①地小于③地 |
C.②地附近地面又暖又湿 | D.日温差①地大于④地 |
下图为1984年12月18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若只考虑温度固索,则图中P点近地面风向为
A.西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东南风 |
下图中与天津市近地面对流层大气运动所体现的地理原理相似的是
福建高三(1)—(4)班教室内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最大值时(假定一年中每天都为晴天)
A.全球昼夜平分 | B.北半球此时处于夏季 |
C.太阳直射20°S | D.南极圈出现极昼 |
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南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 B.乙、丙、丁、甲 |
C.丙、丁、甲、乙 | D.丁、甲、乙、丙 |
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 B.甲、丙、丁、乙 |
C.丁、乙、丙、甲 | D.甲、丙、乙、丁 |
读甲乙两图,图甲的大圆表示晨昏圈,P点是北极圈与晨昏圈的切点,Q点(O。,90。E)的地方时是12点,阅图并回答下列问题。此时以下地点位于昼半球的是
A.(55°N.80°w) | B.(80°N,10°E) | C.(55°S,120°W) | D.(0°,60°W) |
图乙中,能表示当日P地太阳高度变化的曲线是
A.① | B.② | C.④ | D.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