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交往】
材料一:家是我们情感栖息地,家是我们发展的大本营,家中有父母,家中有亲情,父母是我们最应感恩的人。家和睦了,社会才会和谐。
材料二:走出国门,我们不仅代表我们个体,更代表中国人,巴黎街头“请勿喧哗”的中文标语,纽约地铁内的“请勿插队”的中文劝导牌,提示我们必须提高素养。
材料三: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看到这些现象:为一件小事互不礼让,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言而无信,不守时,在竞争中弄虚作假:等等,严重影响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1)和睦家庭是和谐社会的缩影,你会为建设和睦的家庭做哪些努力?
(2)在各种交往中,我们青少年要具备哪些良好品德?
(3)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更应提升自己的哪些素养?
(4)材料三反映人们哪些道德的缺失?在这些方面你打算怎么做?(任选一个方面回答)
观察下面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我们应增强哪些意识?
(2)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角度,谈谈我们如何为生存环境的改善“共奋斗”?
材料一:2014年7月17日,第十届“放飞梦想,托起四川希望的明天”——2014四川慈善·福彩帮困助学活动信息发布会举行。据悉,与2013年相比,2014年四川帮困助学活动规模继续扩大,资助困难学生数量、筹集的资金总量和资助的对象范围都有所扩大。此项活动旨在让困难、残疾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
材料二:2014年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4胡润慈善榜》,中国慈善记录创历史新高,前100位上榜慈善家平均捐赠额比去年上涨264%,超过2亿元。其中,作为中国前首富的王健林先生过去一年共捐赠4.4亿元,位列慈善榜第三。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企业家最欣赏古人的两句话:行善最乐,读书最佳。
结合两则材料,运用《假如我是你》一课的知识,分析说明。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人们的爱心行动有什么社会作用?
(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奉献爱心?
材料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材料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理想之花需要汗水灌溉。
运用《新的起点》和《分数之外的收获》两课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把理想变成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做?
(2)怎样理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材料:最近,妈妈发现小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讲新潮,爱打扮,做事我行我素,尤其喜欢穿一些奇怪的衣服。于是吃完饭后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小明不以为然地说:“你知道什么!这叫个性!”妈妈又说了几句,小明生气地说:“我已经长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
阅读上述文字,运用《成长的烦恼》一课的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言行反映了小明怎样的心态?
(2)小明怎样理解长大了的含义?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怎样的?
【探究实践·弘扬正义】
材料一: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扶&不扶?》令人回味。其中台词“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更是带给我们心灵的巨大震撼。
材料二:2014年2月10日,江苏泰兴市一名男子骑电动车时撞到一名女子,下车准备扶时听女子说:“头疼”,便扔下女子骑着电动车溜之大吉。这时,路过的奔驰上下来一位60岁的大叔,用手机拍照取证后将女子扶到路边,直到女子表示没有大碍后才离开。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奔驰大叔的行为是什么行为?请你从正义的重要性角度加以分析奔驰大叔的做法。(3分
(2)奔驰大叔的事迹也启示我们未成年人在“见义勇为”时该注意什么?
(3)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