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56~1966年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下列现象,肯定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各地干部群众踊跃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
B.《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 “卫星”
C.各地人民公社都大力倡导包产到户
D.深圳和珠海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贡献有:
①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③提出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的思想
④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⑤强调要正确处理农业同轻重工业的关系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⑤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