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完整的是( )
类别 年份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地步了。”《辛丑条约》中最能印证马士这一论述的条款是:
A.赔款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 B.允许各国在京使馆及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驻兵 |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D.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组织 |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为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为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扩张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据《简明广东史》记载,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元,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B.自然经济的抵制 |
C.广州贸易地位的减弱 | D.长期战乱的影响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的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
A.注重经典考证 | B.针砭社会时弊 | C.批判理学旧说 | D.学习西方文化 |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 | B.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扩张 |
C.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主导作用 |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