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 “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
|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
|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 |
|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 C.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科技人员 |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 A.经济走向全球化 | B.生产力的提升 |
|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这主要说明
| A.德国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 B.德国就业率不断提高 |
|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 D.世界各国进入了“电气时代” |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 A.动力问题 | B.资金问题 | C.市场问题 | D.劳动力问题 |
右图是欧洲人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该图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 A.地理大发现后 |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
| C.丝绸之路畅通后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