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 )
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 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 |
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 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 |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 B.“心外无物” | C.“理” | D.“格物致知” |
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一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 |
D.明清时期重![]()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畿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A.天人感应 | B.罢黜百家 | C.君权神授 | D.独尊儒术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 B.经济的发展 | C.政治剧变 | D.统治阶级的提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