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年代 |
1953 |
1954 |
1955 |
1956 |
1957 |
1958 |
增长率(%) |
30.2 |
16.2 |
5.6 |
28.2 |
11.4 |
66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 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 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 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深圳一座露天咖啡厅中,四个年轻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四人聊天的内容中,请你判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
B.小李说:“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专线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 |
C.小马说:“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四大了,估计改革开放的步伐又要加快了。” |
D.小赵说:“听说上海浦东发展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去创业?” |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 D.开辟香港、澳门为特区 |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粮票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
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
C.“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
D.“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
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A.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 B.确立改革开放的政策 |
C.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
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聚在自家承包的小田里精耕细作 |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