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再往后的一百年。”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章开沅先生为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什么新视角?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图表、图片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1)你从材料一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首先是引起了所谓“商业上的革命”,直接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探索,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
材料三 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商路及商业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殖民者的罪行。(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6分)

(14分)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展示了中国特色、广州风采,广州的经济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材料二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材料三 1979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以广东为例,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4分)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间剪纸

材料二 1864年有人记载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手工纺织业的情况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绫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摘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表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1872~1894年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年
463
90801
41%
136
103153
46%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根据材料二、三加以说明。(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表

年份
内容
国别
发明人
1765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织工)
1769
水力纺纱机
英国
阿克莱特(理发师)
1779
骡机
英国
克隆普顿(纺纱工)
1785
水力织布机
英国
卡特莱特(牧师)
1785
蒸汽机 (改良)
英国
瓦特(机修工)
1807
汽船
美国
富尔顿(工程师)
1814
蒸汽机车
英国
史蒂芬孙(矿工)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经济迅猛发展。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即将消失的图瓦卢——它是因“温室效应”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第一个即将被海水完全淹没的太平洋岛国。
(1)依据材料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3)在科技迅猛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今天,图瓦卢真的会“消失”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