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习惯称世界为“地球村”,世界的融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由相对孤立到相互融合的真正开端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 B.第一次工业革命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联合国的建立 |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
|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
|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
|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
|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
|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
|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
2013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第十三次元首峰会上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应完善执法安全合作体系,建立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的综合中心,合力打击三股势力”。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先后举行10余次规模不等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演习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
|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 | 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
| 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 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
据统计,我国自2009年起已连续4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29亿美元,同比增长70%。此外,非洲已是我国海外能源资源的重要供应地、我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上( )
| A.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 B.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多边外交 |
|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D.重视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
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既与国内形势发展相连,也与国际政局变化有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调整的出发点 |
| B.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是基本依据 |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促进了国际合作 |
| D.开展广泛结盟运动是调整的具体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