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可以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 )
| A.雇佣关系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产生 | B.市镇大量出现 |
| C.草市开始在偏远的农村出现 | D.“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
1919年5月11日时事新报刊登《对于国人之大警告》一文指出,南北政府中“无一可恃之人,无一非巧取豪夺,日与吾人为仇为敌,其思想,其行事,无一能与平民政治相容”。这段材料()
| A.表达了对南京政府和北洋军阀的强烈不满 |
| B.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动员作用 |
| C.体现了追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 |
| D.反映了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 |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人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
| C.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
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
| A.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 |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
| C.英国商品价格比较低廉 | D.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 |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 B.《北京条约》签订后 |
| C.《辛丑条约》签订后 | D.《马关条约》签订后 |
一幅名为“辞退俾斯麦”的漫画非常有名。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该是()
| A.联邦议会 | B.内阁成员 | C.帝国议会 | D.德国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