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白银经历了从官方非法货币到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过渡的时期。隆庆元年(1567年)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这条法令是明朝在白银货币化客观现实下,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1581年,明朝正式推广“一条鞭法”,鼓励民众用白银支付税款,不仅直接导致白银成了当时经济社会的主导货币。也影响了之后200年全世界白银的走向。中国自身的白银产量和存量与当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导致的货币需求量相差很大,从1592年到l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l: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l:l2.5到1:14,外国白银向中国流入就成为当时贸易和走私的重要目的。l493--1800年,全世界85%的白银和70%的黄金都出自美洲,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了30,000吨,日本大约生产了8,000吨,总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7,000吨到l0,000吨。l7世纪30年代,西属美洲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和出口的衰减则使银和铜、银和粮食之间的比价上升,沉重打击了中国货币流通与政府支付体系,明朝政府在征集租税以及供养军队方面遇到严重的困难,导致了崇祯政权的倒台。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l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使国际银价大涨。l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l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立即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关系;同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官方合法货币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原因及影响。(9分)
图片是另一种历史语言,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读下面的一组图片,探究问题。

请回答:
(1)图2是哪一类型的企业?图3中的企业是谁创办?由图1到图3反映中国近代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辛亥革命后,图3这一类型的企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引发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图4中企业创立于何时?该企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有何改变?
(4)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俄也做过类似的调整。面对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和人们的不满情绪。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的掌握他们。”为此,苏俄推行了一种怎么的经济政策?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方法,并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材料二“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欧洲共同体,后来发展成欧盟。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战争的爆发。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运用国家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
材料三中东是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它一直沉浸在战火与鲜血之中。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珍珠港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何影响?1937年12月,日本在中国战场还犯下了哪一反人类的暴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中国于哪一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维护和平?(至少写出两条措施,3分)
民主法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兄弟。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肤色的深浅,而是品格的优劣为评价标准的国家里。
——1963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说《我有一个梦》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贯穿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十八大特稿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观点?在美国,“奴隶的儿子”通过哪一部法律文献获得了解放?这部法律文献是由谁颁布的?
(2)启蒙思想传播到中国后,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统治”,新中国成立后在制度建设和完善法律体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请各列举一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法制的认识。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一历史人物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或民用工业。
(2)你能认出图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一重要人物,请写出来。
(3)图三历史人物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是图四历史人物等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时间和口号。(3分)
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来源于史料。下列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分别描述了这一史实的什么方面?
| 甲: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
乙: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
(2)史实提炼为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写出“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具体表现(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戌变法”。
(3)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简述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图二照片中文字为“上海总工会”,根据上海总工会官网介绍,上海总工会于1925年五卅运动中成立,此图应为《“五卅”运动爆发时上海总工会的游行队伍》,而非《“五四运动”中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图片。)
(4)上述特性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