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 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
B.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
C.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 B.新文化运动兴起 |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林则徐的主张是
| A.学习西方军事制度 |
|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练兵方法 |
| C.中西差距巨大,不应调兵作战 |
| D.广泛了解外国的历史地理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被古人称为最公平的制度,这是因为科举制度
| A.考试只在儒家经典范围内命题 |
| B.分科考试、择优录取,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
|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 |
| D.官员、人才的选拔不再受血统、门第等因素的影响 |
《魏书·食货志》记载:“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北魏孝文帝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土地政策是
| A.推行均田制 | B.实行三长制 |
| C.实行俸禄制 | D.废除宗主督护制 |
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大权后,标榜要替鲁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春秋后期的这个事例说明
| A.分封制对等级隶属有严格的规定 |
| B.士的力量当时已经超过卿大夫 |
| C.分封确立的礼制在当时保持良好 |
| D.周天子的权威遭到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