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片断:“电视台记者乘坐火车前往英国采访达尔文(1809—1882年),达尔文详细介绍了他撰写《物种起源》的经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采访结束后,记者把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并制成了电影”。此片断说明( )
A.达尔文是通过实地考察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
B.该小说的描述属历史的真实再现 |
C.小说反映的是第一手材料 |
D.小说作者不了解历史 |
1989年邓小平指出:“我过去说过要再造几个‘香港’,就是说我们要开放,不能收,要比过去更开放。不开放就发展不起来。”为此,党和政府决定( )
①建立上海浦东新区②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④开放上海等沿海城市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2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
主题词 |
“一五”(1953~1957) |
自力更生、工业增速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赶英超美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 |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 “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 ‘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方针出现反复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左倾”质疑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所有制应该予以纠正 |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开展 |
1964年6月,毛泽东说:“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追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这反映出毛泽东()
A.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
B.工业建设是出于“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
C.国民经济建设立足于战备的思想 |
D.注重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 |
“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么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体现了“一五”计划的特点 |
B.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 |
C.中国工业化正式起步 |
D.这是对新中国生产关系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