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执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 B.保证赋税的征收和力役的征派 |
C.确保社会稳定有序 |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鲧(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表明当时()
A.宗法制逐步形成 | B.分封制雏形形成 |
C.夏朝疆域基本固定 | D.国家机器雏形产生 |
《史记· 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
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 |
《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
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 B.所在地方的地名 |
C.母亲的族姓 | D.因功得到的封地 |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材料中四年建侯卫、六年作礼乐解读正确的是()
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就是为了维护郡国制 |
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 |
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用来代替分封制 |
D.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