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卢彦伦,临潢人。辽天庆初,萧贞一留守上京,置为吏,以材干称。是时,临潢之境多盗,而城中兵无统属者,府以彦伦为材,荐之于朝,即授殿直、勾当兵马公事。
辽兵败于出河店,还至临潢,散居民家,令给养之,而军士纵恣侵扰,无所不至,百姓殊厌苦之。留守耶律赤狗儿不能禁戢,乃召军民谕之曰:“契丹、汉人久为一家,今边方有警,国用不足,致使兵士久溷父老间,有侵扰亦当相容。”众皆无敢言者。彦伦独曰:“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士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且番、汉之民皆赤子也,夺此与彼,谓何?”
初取临潢,军中有辛讹特刺者,旧为临潢驿吏,与彦伦善,使往招谕,彦伦杀之。辽授彦伦团练使、勾当留守司公事。
天辅四年,彦伦从留守挞不野出降。授夏州观察使,权发遣上京留守事。师还,挞不野以城叛,彦伦乃率所部逐挞不野,尽杀城中契丹,遣使来报。未几,辽将耶律马哥以兵取临潢,彦伦拒守者七月。会援兵至,敌解围去,因赴阙。
天会二年,知新城事。城邑初建,彦伦为经画,民居、公宇皆有法。改静江军节度留后,知成州烟火事。未几,迁静江军节度使。天眷初,行少府监兼都水使者,充提点京城大内所,改利涉军节度使。未阅月,还,复为提点大内所。彦伦性机巧,能迎合悼后意,由是颇见宠用。岁余,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为宋国岁元使。改礼部尚书,加特进,封郇国公。天德二年,出为大名尹。明年,诏彦伦营造燕京宫室,以疾卒,年六十九。
(选自《金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授殿直、勾当兵马公事授:授予 |
B.无所不至,百姓殊厌苦之厌:厌恶 |
C.权发遣上京留守事权:权力 |
D.敌解围去,因赴阙 阙:朝廷 |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士/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 |
B.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士/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 |
C.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士/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 |
D.兵兴以来/民间财力困竭/今复使之养士/以国家多故/义固不敢辞/而此辈恣为强暴/人不能堪/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彦伦才能出众。辽天庆初年,担任萧贞一吏人时,凭才能闻名;临潢境多盗贼,城中士兵没有统管的人,官府因其才能,把他推荐给朝廷。 |
B.卢彦伦是非分明。辛讹特刺以前是临潢的驿吏,也是卢彦伦的好朋友,一直与卢彦伦交好;后来他受命率金兵进攻临潢时,卢彦伦斩杀了他。 |
C.卢彦伦处事果断。卢彦伦曾经跟随过留守挞不野,挞不野发生叛乱时,卢彦伦就率领部下驱逐他,把城中的契丹人全部杀掉,派使者来报告。 |
D.卢彦伦管理地方事务时,可谓管理有方。天会二年,在他掌管新城事之时,城邑刚开始建造,卢彦伦为城市建造规划,民居公房都很有章法。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番、汉之民皆赤子也,夺此与彼,谓何?
(2)明年,诏彦伦营造燕京宫室,以疾卒,年六十九。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南宫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③汉砚唐雷氏琴④,日游其间以自娱。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诚奇人也。尚侠末矣;欲奋于兵固壮,然非士所先;晚乃刮磨豪习,隐然自将,履藏器之节,非有德能之乎?与夫不自知返,违远道德者异矣。
(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命题时有删改)
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周彝:周代的铜器。④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门止车日数十两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
B.顾生不下己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C.能以气服人类如此不赂者以赂者丧 |
D.尚侠末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南宫生是“奇人”的一项是()
①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
②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③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
④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⑤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
⑥欲奋于兵固壮,然非士所先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南宫生年轻时喜爱侠义,爱好击剑和骑马。家中财物多,南宫生就用来供养宾客,与少年们一起喝酒赌钱时曾经花尽了家中的资产。 |
B.有一次南宫生前去一个武官家中喝酒,有人提醒他不要去,但他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并准备要制服那个武官。 |
C.到苏州游玩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有贤德,不仅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而且还会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德。 |
D.“赞曰”部分高启对南宫生晚年隐居这件事尤其推崇,明显流露出封建士大夫思想的局限性。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师锡字伯修,建州建阳人。熙宁中,游太学,有隽声。神宗知其材。及廷试,奏名在甲乙间,帝偶阅其文,屡读屡叹赏,顾侍臣曰:“此必陈师锡也。”启封果然,擢为第三。调昭庆军掌书记,郡守苏轼器之,倚以为政。轼得罪,捕诣台狱,亲朋多畏避不相见,师锡独出饯之,又安辑其家。
知临安县,为监察御史。上言:“宋兴,享国长久号称太平者,莫如仁宗,切考致治之本,不过延直言,御群下,进善退邪而已。亲览万机,见政事之多辟,辅佐之失职,一日罢去。其后,不次擢用杜衍、范仲淹、富弼、韩琦,以成庆历、嘉佑之治。愿稽皇祖纳谏、御臣之意,以兴治功。”帝善其言。
元佑初,迁工部员外郎,提点开封县镇。畿内将官苛惨失士心,方大阅,群卒哗噪,将吏莫知所为。师锡驰至军,推首恶者致诸法,按阅如初,而劾斥其将,县人叹服。枢密使犹以事不先白为罪,罢知解州。历考功员外郎,知宣州、苏州。
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蔡京为翰林学士。师锡言:“京与弟卞同恶,迷国误朝。而京好大喜功,锐于改作,日夜交结内侍、戚里,以觊大用。若果用之,天下治乱自是而分,祖宗基业自是而隳矣。京援引死党至数百人,是皆国之深患,为陛下忧,为宗庙忧,为贤人君子忧,若出之于外,社稷之福也。”帝曰:“此于东朝有碍,卿为我处之。”对曰:“审尔,臣当具白太后。”遂上封事。
俄改考功郎中,师锡抗章言于帝曰:“臣在职数月所言皆当今急务若以为非陛下方开纳褒奖若以为是则不应遽解言职。如蔡京典刑未正,愿受窜贬。”于是出知颖、庐、滑三州。坐党论,监衡州酒,又削官置郴州。卒,年六十九。师锡始与陈瓘同论京、卞,时号“二陈”。绍兴中,赠直龙图阁。
(《宋史》卷三百四十六,有删节)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太学,有隽声隽:美好 |
B.按阅如初按:考查 |
C.亲朋多畏避不相见相:相互 |
D.坐党论,监衡州酒坐:因……而获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此必陈师锡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B.享国长久号称太平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C.以成庆历、嘉佑之治不赂者以赂者丧 |
D.天下治乱自是而分骊山北构而西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师锡年青时便颇有文名,但在廷试时,却差点落榜。只因为宋神宗亲自阅卷,才纠正了这一错误,将他列为第三名。 |
B.陈师锡一贯正直敢言,他担任监察御史后,就一再劝告神宗要善于察纳雅言,褒善黜恶。徽宗时,他又慷慨陈辞,历数奸臣蔡京等人的丑恶行径,恳请罢免蔡京之流,以利国家、民众。 |
C.陈师锡不仅有见识、有文才,而且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胆略和能力。一次军中发生内讧,他果断执法,查办了为首的闹事者,又罢免虐待士兵的将官,平息了内乱。 |
D.陈师锡请求罢免蔡京等人并无不妥之处,但他仍为自己的正直敢为付出了代价。虽一再陈明是非,仍被一再贬官削职。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①、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②,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③,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三川:韩地,以其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②西海:指蜀国。③九鼎:九个青铜大鼎,相传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与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B.①臣请谒其故/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C.①而天下不以为暴/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①以因于齐、赵/②我欲因之梦吴越 |
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说明司马错伐蜀而不伐韩、周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②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③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④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⑤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⑥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下列有关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国的攻伐对象应该是蜀还是韩、周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张仪的观点没有被秦惠王采纳,主要是他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反对。 |
B.司马错赞同张仪的有关蜀地位置、地位等的论述,但他比张仪分析得更加透彻,更能看到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 |
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一是因为攻打他们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使自己陷于矛盾之中,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利因素。 |
D.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语言体现出其朴实无华、见解精辟的特点,透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形象。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元晖,字景袭。少沉敏,颇涉文史。宣武即位,为给事黄门侍郎。
初,孝文迁洛,旧贵皆难移,时欲和众情,遂许冬则居南,夏便居北。宣武颇惑于左右之言,外人遂有还北之闻,至乃牖卖田宅,不安其居。晖乃请间言事,具奏所闻,曰:“先皇移都以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诏权宁物意耳乃是当时之言实非先皇深意。且比来迁人,安居岁久,公私计立,无复还情。伏愿陛下终高祖既定之业,勿信邪臣不然之说。”帝纳之。
再迁侍中,领右卫将军,虽无补益,深被亲宠。凡在禁中要密之事,晖别奉旨,藏之于柜,唯晖入乃开,其余侍中、黄门莫有知者。时侍中卢农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彪将军,饥鹰侍中”。迁吏部尚书。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官职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出为冀州刺史。下州之日,连车载物,发信都至汤阴间,首尾相属,道路不断。其聚敛无极,百姓患之。
明帝初,征拜尚书左仆射,诏摄吏部选事。晖上书论政要:其一曰:御史之职,务使得贤。必得其人,不拘阶秩,久于其事,责其成功。其二曰:安人宁边,观时而动。顷来边将亡远大之略,贪万一之功,斯乃庸人所为,锐于奸利之所致也。愚谓数年以来,唯宜静边,以息召役,安人劝农,惠此中夏(中原)。请严敕边将,自今有戍贼求内附者,不听辄遣援接,皆须表闻。违者虽有功,请以违诏书论。其三曰:国之资储,唯籍河北。饥馑积年,户口逃散,生长奸诈,因生隐藏,出缩老小,妄注死失,收人租调,割入于己。人困于下,官损于上。自非更主权制,善加检括,损耗之来,方在未已。请求其议,明宣条格。帝纳之。
晖雅好文学,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以类相从,名为《科录》,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迄于晋,几十四代。晖疾笃,表上之。卒,谥曰文宪。
——节选自《北史》卷一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伏愿陛下终高祖既定之业终:终结 |
B.首尾相属,道路不断属:隶属 |
C.久于其事,责其成功责:责备 |
D.国之资储,唯籍河北籍:依靠 |
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遂许冬则居南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B.宣武颇惑于左右之言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
C.安人宁边,观时而动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D.请以违诏书论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给事黄门侍郎时,元晖极力劝阻宣武帝,叫他不要将都城迁回北边,不要相信奸臣的胡说。 |
B.任吏部尚书时,元晖卖官鬻爵,官大价高,而且他无休无止地聚敛财物,使百姓不得安宁。 |
C.元晖上书朝廷,主张不拘限于官阶品秩让贤臣担任御史的职务,并可让他们长期任职,宣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
D.针对地方上利用各种奸诈方法收敛百姓的租税归入私囊的现象,元晖主张设立规定,严加检查控制。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仕隋徽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曰:“卿往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庄一区,钱百万。
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甚急。鸿胪卿郑元寿先使在蕃,可汗令元璹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曰:“非公无所任者。”乃使驰驿往经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军五道已趣长安趣:趋向,奔赴 |
B.累转并州总管转:调任 |
C.非公无所任者任:信任 |
D.籍没其家籍:登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率兵以拒薛举②挟飞仙以遨游
B.①因告城中日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高祖不之察②句读之不知
D.①是皆忧国忘身也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让有勇有谋,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最多不过如此,好好防守,以保证安全。 |
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阴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田地和钱财。 |
C.世让在抗击突厥方面很有谋略,即将去广州赴任时,被高祖委以重任,前往边界抗击突厥。 |
D.本文侧重表现世让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一面,作者对其劳苦功高却被无端杀害的遭遇深表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