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该协定当时的影响不包括( )
A.有利于中苏共同对付外来侵略 | B.有利于中苏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 |
C.有利于中国进行国内经济建设 | D.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 B.两极格局的确立 |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A.说明它采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 B.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
C.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 D.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 |
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在20世纪曾经
①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
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 | D.① |
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图1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图2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3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中国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
B.冷战时期美苏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
D.中国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根据中国国情, 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