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社会各界一致认为要同苏联竞争,关键要从教育改革入手。以科南特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者和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为这次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南特提出的建立辅导制度、实行能力分组、开办综合中学、实施天才教育等主张,迎合了美国公众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布鲁纳要求按照知识的基本结构来设计课程,把反映各门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作为教材的中心。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十二年后,美国把1969年阿波罗登月视为科技领先的标志和教育改革的成果。
———摘编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及成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别国再有侵占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
——摘自1896年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材料二“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自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作为其它国际条约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摘自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的背景,分析该条约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并结合中俄(苏)关系的变化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家关系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 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 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材料二美国总统与议会议员均由选举产生。美国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员组成的国会。每州众议员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二年。国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宣战权等。
(1)依据对材料二的理解,概括说明材料一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
(2)材料二与材料一中两种民主制度在表现形式和性质上有何不同之处?
材 料三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县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 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 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3)材料三“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
(4)通过以上材料中你对民主发展历程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原则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谈谈你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而后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美国革命的首创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而后又通过革命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政治民主化。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社 会主义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发达到比较发达,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是推进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 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任何地区和国家,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标准。
——温家宝在2007年3月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1)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弊端。
(2)指出17世纪末—19世纪中期英美两国在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相同点。
(3)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结合我国近代以来的史实,说明“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标准”。
(4)综合上述材料和解答,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17世纪时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材料二: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结合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一中“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这一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结合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释材料二中英国是如何“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