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材料二:1952年12月,宋庆龄作为新中国和平使者,率领一个59人的代表团去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宋庆龄当选为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在会上,宋庆龄以有力的声音发表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她指出:各国人民有力量扭转事态的进程,恢复人们对和平未来的信心。她还对巩固世界和平提出了建议。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是和平时期,为什么材料一却反映美国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
(2)材料二中宋庆龄所指的“局势”是什么?“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说明了什么?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l-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l-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l-1500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l-1840 |
472 |
19 |
4% |
453 |
96% |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材料三开国元勋毛泽东说,“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四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本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序言(199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公元1001—1500年期间,中国取得哪些“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技成果?
(2)材料三中毛泽东的愿望是哪一年实现的?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国迫切需要原子弹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教育的发展,展示着社会的律动,也深受社会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思想变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北宋时,书院兴起的原因是什么?(4分)据材料一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4分)
材料二:明代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持东林书院,聚众讲学。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书院内顾宪成撰写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影响深远。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纳书院于官学的轨道,将自由讲学改成时文(八股文)训练,与官学一样,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完全改变了书院传经讲学的初衷。
(2)据材料二,明清时期书院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材料三:京师同文馆和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
(3)据材料三,洋务运动时期我国教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
材料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作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据材料四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列举史实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4分)
下表是1913年 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对三百名中小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认真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序号 |
被崇拜者 |
崇拜者人数 |
1 |
孔子 |
157人 |
2 |
孟子 |
61人 |
3 |
孙中山 |
17人 |
4 |
颜渊(孔子弟子) |
11人 |
5 |
诸葛亮、范仲淹 |
8人 |
6 |
岳飞 |
7人 |
7 |
王守仁(王阳明) |
6人 |
8 |
大禹、朱熹、华盛顿等 |
各4人 |
9 |
程德全(时任江苏都督) |
3人 |
10 |
秦始皇、司马迁、韩愈、二程、梁启超、苏格拉底、牛顿、培根、卢梭等 |
各1人 |
11 |
无崇拜者 |
23人 |
请回答:
(1)请根据孔子、朱熹、王阳明等人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各自简要地说明他们为什么会被崇拜?
(2)孙中山在当时被崇拜的人物中高居第三,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原因又是什么?
(3)在约6年以后(1920年) 的另一份类似的调查问卷中,①孔子和孟子的崇拜者人数大大下降,开始低于孙中山等人;②梁启超、苏格拉底、华盛顿、培根、牛顿、卢梭等人的崇拜者人数大大增加;③马克思和列宁也榜上有名。结合当时的一些重大史实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