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
|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
|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
| D.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 |
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从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
②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③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
④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
|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 | B.“中朝”制度 |
| C.皇帝制度 | D.察举制度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
|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
|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
|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