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 )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
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种理论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 | B.感觉即知识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知识即美德 |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心学与理学思想的交锋 | B.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 B.隋唐 | C.北宋 | D.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