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 |
B.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
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 |
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
释是(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
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
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 D.绘画风格多元化 |
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 )
①主张理在气先
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
④心外无理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 B.“知行合一”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