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陕西周原博物馆收藏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盉:酒器)”,在盖内铸有132字铭文,记载了在周恭王三年三月,矩伯为参加共王的太常典礼,与裘卫(掌管裘皮生产的小官)用朝觐的玉彰(一种玉器)、赤琥(赤色的虎皮)等物交换了13田土地(约合现在的1300多亩),荣伯、定伯等执政大臣命令有司主持双方土地交易。通过这种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候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卿士三鼎二簋。(鼎、簋是食器)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汲取哪些有效信息?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54
85
181.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89
145
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4)依据材料四,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大陆政策”确立的标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社会经济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兴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产生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产生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3)材料二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4)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统治世界的原因?其核心是?

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是高中历史必修的内容,也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校高中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春秋战国的思想
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材料二: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材料三: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2:T-N姓者也……。——《韩非子·难三》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
研究课题二世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创新与调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原因在于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化为现代资本主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如下变化:首先,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这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一……其次,国家职能的变化,即国家不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而且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和中间阶层的壮大。社会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富人和穷人都是少数,中等收人的中间阶层占大多数。……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美国研究》2006年第2期
(2)根据材料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何处?
研究课题三近代以来的科学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斯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马克壶《世界文明史》
(3)概括指出材料中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之成就,并说明两者之间关系?
研究课题四 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变革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19世纪)对她(中IN)来说特别残酷。……现在中国……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惟一的大国,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因此它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正如过去中国欣然接受佛教圣典和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那样,她现在着力研究历史、社会学和人种学。——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4)简述“过去中国……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的概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1)“二五计划”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左图所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请客观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的?
(3)材料一中,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能够反映我们哪些认识上的进步?
材料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刘成分比例示意图

(4)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4分)


德意志帝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法律基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权力中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