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______→组织→器官→______(植物没有这个层次)→个体→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使用三种生物的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进行实验,比较这三种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
加蒸馏水 |
2mL |
2mL |
2mL |
① |
|
加pH=8的缓冲液 |
0.5mL |
0.5mL |
0.5mL |
0.5mL |
|
加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2mL |
|
加酶 提取 液 |
甲生物淀粉酶提取液 |
1mL |
|||
乙生物淀粉酶提取液 |
1mL |
||||
丙生物淀粉酶提取液 |
1mL |
||||
37℃水浴保温 |
30min |
30min |
30min |
30min |
|
滴加碘液 |
5滴 |
5滴 |
5滴 |
5滴 |
【实验结果】
编号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② |
(注:“+”显色,“++”显深色,“-”不显色)
请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①处应为;②处颜色深浅程度应表示为(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无关变量有(至少写出2种)。
(3)除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来检验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生物的淀粉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5)该小组同学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的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了试管3中酶活性的曲线,请在坐标中画出试管2中酶活性的曲线。
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B的浓度从0.1 mg/L提高到0.5 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
(3)与B相比,A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
(4)两种生长调节剂中,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
(5)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分子结构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A、B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选用A、B时首先应考虑的浓度分别为。
为探讨盐对某生物燃料树种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浓度NaCl条件下,对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光合色素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图。检测期间细胞的呼吸强度没有显著变化。请参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色素的功能是。
(2)大气中的CO2可通过植物叶片表面的进入植物体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6H12O6)中的氧来源于原料中的,有机物(C6H12O6)中的氧经细胞有氧呼吸后到终产物中。
(3)当NaCl浓度在200~250 mmol/L时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自然条件下该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净光合速率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前者主要是由于,后者主要是由于。
(4)总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表示。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坐标图上绘制该实验中总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某同学在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时,将大蒜根尖随机分为12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实验处理及处理时间 |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
|
组1 |
0 ℃ |
36小时 |
0 |
组2 |
72小时 |
0 |
|
组3 |
96小时 |
0 |
|
组4 |
2 ℃ |
36小时 |
5 |
组5 |
72小时 |
20 |
|
组6 |
96小时 |
24 |
|
组7 |
4 ℃ |
36小时 |
12 |
组8 |
72小时 |
30 |
|
组9 |
96小时 |
43 |
|
组10 |
6 ℃ |
36小时 |
0 |
组11 |
72小时 |
0 |
|
组12 |
96小时 |
0 |
(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会使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的形成受阻,从而使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细胞不分裂。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实验中选择大蒜根尖________区细胞进行观察,效果最佳,原因是此处的细胞分裂比较__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此处细胞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对大蒜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
(4)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加倍效果最为明显。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回答: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在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培育出可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的后代。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描述选育雄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