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H为3的FeCl3溶液,pH为11的Na2CO3溶液和pH为3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分别为:C1、C2、C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C1<C2<C3 | B.C1=C2>C3 | C.C1>C2>C3 | D.无法判断 |
在实验中手不慎被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
| 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
|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
| 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 |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 |
|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先润洗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
| C.滴定时,没有逐出滴定管尖嘴的气泡 |
| 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向某晶体的水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那么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 |
| B.Fe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强 |
| 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的化合物 |
| D.Fe2+被Br2氧化成Fe3+ |
用0.102 6 mol·L-1的盐酸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右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 )
| A.22.30 mL | B.22.35 mL |
| C.23.65 mL | D.23.70 mL |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
| B.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
| C.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
| D.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