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争论除夕是否放假莫忘春节“核心价值”
苑广阔
7日,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以社会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该调查中心称,此次调查“受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这是全国假日办“改编”成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后,首个关于放假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呈现“一边倒”的情况,约七成受访者支持春节长假从除夕开始放。
争论仍旧在持续,而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解决争论的最好办法是增加一天假期,然后从除夕开始放假,这样大家就都没有意见了。如果真能增加假期长度,那也就没有现在的争论了,问题在于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不会突然把春节假期从三天变为四天甚至是五天。
虽然目前的网络调查问卷显示,约有七成的受访者支持春节长假从除夕开始放,可毕竟还有三成左右的受访者支持春节从初一开始放,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自己的单位不会要求员工非等到除夕当天正常下班以后再回家过年,而是会放松要求,可能从中午甚至是上午就“自由活动”了。这样一来,如果从除夕开始放假的话,他们等于是间接“损失”了半天或者是一天的假期。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会这么人性化,同意自己的员工可以在除夕当天提前下班回家;另一方面,这种依赖于单位领导或企业管理者的“提前放假”太不稳定,万一今年换了一个领导或管理者,可能就从去年的允许提前放假变成了不允许提前放假。更何况,这种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私假”,显得总不是那么名正言顺。比如某家政府机关除夕当天提前下班了,但是偏偏有市民前来办事却找不到人,怎么办?
所以在我看来,在春节假期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国家还是统一从除夕开始放假好,笔者持这种观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春节我们过了千百年了,但是很多人年年过年却从没想过“年”的“核心”在哪里。实际上,不管是按照过年的传统,还是按照民俗学家的说法,春节的“核心”就在从除夕夜里11点到正月初一的凌晨1点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守岁、吃团圆饭、放鞭炮辞旧迎新,这一系列的家庭活动,才是春节最核心的部分,而背后体现出的亲情、团圆、团聚等等,才是春节最核心的价值。
如果除夕不放假的话,很多人除夕之夜还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只能初一才赶着回家,那么也就错过了春节的“核心部分”和“核心价值”,这显然不符合我国农耕文化节日的传统习俗。所以不管是考虑民意为重,还是从春节的“核心价值”出发,春节假期,都应该从除夕开始放才更加合适。
(选自2014年12月9日《光明日报》)
下列关于“除夕是否放假”的争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是否放假”的争论起源于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安排的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B.“除夕是否放假”是全国假日办“改编”后的首个关于放假的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是约七成受访者支持春节长假从除夕开始放。 |
C.“除夕是否放假”的争论仍旧在持续,因为还有三成左右的受访者支持春节从初一开始放。 |
D.“除夕是否放假”,作者的观点是“放”,因为除夕是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 |
下面各项中,不能作为作者支持除夕放假的理由的一项是( )
A.春节最核心的部分是除夕夜里11点到正月初一的凌晨1点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守岁、放鞭炮等一系列的家庭活动。 |
B.除夕不放假的话,很多人除夕之夜还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只能初一才赶着回家,错过了春节的“核心部分”和“核心价值”。 |
C.春节假期从除夕开始,是出于对春节的“核心价值”的考虑,是对我国农耕文化节日的传统习俗的尊重。 |
D.有关专家提出解决“除夕是否放假”的争论的最好办法是增加一天假期,然后从除夕开始放假,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不可能的。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因为有些单位可能从中午甚至是上午就“自由活动”了,所以三成左右的受访者支持春节从初一开始放假。 |
B.有人反对除夕当天的“自由活动”式放假,因为这种依赖于单位领导或企业管理者的“提前放假”太不稳定并且名不正言不顺。 |
C.支持春节从初一开始放假的人不明白“年”的“核心”在哪里,如果明白了这个,争论也就不存在了。 |
D.作者认为:争论除夕是否放假莫忘春节“核心价值”,春节的“核心价值”就是春节中体现出的亲情、团圆、团聚等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同学
邓洪卫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宰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宰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宰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一时改不了口。曹操笑笑说,那你还叫我阿瞒吧。
多年以后,曹操果然做了宰相。许攸呢?在曹操手下做一个谋士。跟小时候一样,许攸还是称曹操为阿瞒。不光私下里这么叫,在许多公共场合下也这么叫。有一次,曹操为一件棘手的问题闹得焦头烂额,在相府开一个高级政治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曹操手下的重要官员,气氛十分严肃。这时,许攸走到曹操跟前,拍着曹操的胳膊说,阿瞒,你怎么这么笨呢,简直是一头猪,你只须这么做,准能解决问题。一屋子的人都愣住了,很多人都面露不平之色。而曹操却哈哈大笑,没有丝毫不高兴。
谋士程昱来见曹操。程昱说,我听说,一个人的小名,只有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才能使用,而这小名应该由他的父母长辈来称呼。许攸不过是您的一个同学,却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叫您的小名,无异于羞辱丞相。您为什么不怪罪于他呢?
曹操说,许攸不仅仅是我的同窗好友,而且是我的救命恩人。小时候,我特别顽皮。有一次,我爬到树上去摘桑葚吃,一不小心,跌到树下的污水塘里,是许攸把我从塘里拉出来,救了我一条命。许攸对我有救命之恩,怎么能因为他叫我小名,就治罪于他呢?
程昱说,自三皇五帝,礼仪一直传到今天。您作为一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许攸虽然跟您交谊深厚,但他依然只是您的一个下属而已,下属理所当然应该尊重上级,而不能因为救过您的命就可以随意冒犯您的威严。请丞相尽快制止他这种行为。
曹操说,一年有四个季节,四季有它不同的特点。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生长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习惯。许攸叫我的小名,只不过是他的一个习惯而已,这丝毫不影响他给我带来有益的一面。我记得当年我与袁绍战于官渡,两军相持不下,当时,我的粮草只够维持三天,是许攸从袁绍那边来投奔我,给我出谋划策,才使我一鼓作气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如果当初没有许攸,我早已被袁绍所灭,就不会有我今天宰相的职位,更谈不上宰相的尊严。与许攸的功劳相比,他叫我的小名是多么不足一论呀!
程昱不再说什么,只好退出去。许褚张辽等一些武将也多次来找曹操,都被曹操一一劝退。
这一年,许都大旱,粮食歉收。曹操问许攸该怎么办。许攸说,一方面,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另一方面,达官显贵的家里却用成堆的粮食酿酒,造成许多粮食浪费。当务之急,是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曹操立刻传令,全城从即日起禁酒,违法乱令者斩。曹操还让许褚、张辽等武将领兵昼夜巡城,如遇饮酒之人,就地正法。
晚上,曹操悄悄把许攸请进相府,说,别人不准饮酒,老同学例外,今日咱俩好好叙叙旧,一醉方休。
许攸点头,好,好,阿瞒,你想得真周到呀。
许攸晃晃摇摇离开相府,已是深夜,天空中一轮明月虚悬。许都城的街道清清白白。许攸伸伸胳膊,微风拂面,许攸关关节节都舒坦。
忽地,马蹄声疾。大将许褚奉丞相之命巡夜。
许褚令军校,将饮酒之人拿下。
许攸说,我跟阿瞒饮酒,何罪之有?
许褚手中长枪一抖,许攸象秋天的树叶,飘落在地上。
许攸的葬礼在一天清晨举行。全城的百姓都聚拢来争看这位据说是绝顶聪明的丞相的老同学。响器班在哀伤地吹打,城中最好的歌手在动情地唱着挽歌。曹丞相哭得最悲伤,几欲昏绝过去,旁边的侍从看他的嘴在不停嚅动着,终于努力听清他一遍遍念叨的是:今后谁还叫我阿瞒呀!
曹操被侍从强行拉出灵堂,文武也跟了出来。
最后走的是行军主簿杨修。
杨修拍了拍许攸的棺木,叹道,你是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愚蠢的人。
杨修还说,丞相的话,你怎么能当真呢?
杨修说着,背着手,摇头晃脑地走了出来。解释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旁边的侍从看他的嘴在不停嚅动着,终于努力听清他一遍遍念叨的是:今后谁还叫我阿瞒呀!结合全文,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
杨修为什么说许攸是“最愚蠢的人”?(6分)
根据小说结尾杨修的表现,推断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感冒为什么易发难防
①感冒有“流行性”和“普通性”之分。前者十年左右暴发一次,来势凶猛,起步急骤,传播疾速,常殃及数国甚至数十国;后者起步较缓,传播多局限于某个范图、某个地区,但经常发生。两种感冒均由病毒引起,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但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情往往很严重,有的会导致死亡。两种感冒都会被反复传染,有时让人防不胜防。
②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从婴儿落地始,呼吸道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中90%是病毒,而在目前发现的160余种病毒中,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
③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并非畅行无阻。一旦有病毒侵扰,免疫系统即作出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细胞、干扰素等物质会“中和”病毒使之丧失进入细胞的能力;或将已有病毒寄居的细胞溶解,防止其繁衍;或封锁细胞表面,使其无法侵入。在此情况下,有的病毒借咳嗽、喷嚏溜出体外,有的被吞噬细胞吃掉。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很强大。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但流感病毒善变,目前已发现的流感病毒甲、乙、丙三个“型”之中,以甲型最为善变。整个变异过程需要3年准备、8年积累,10年左右方能完成。一旦完成变异即为一新“亚型”,其形态与原型截然不同。这种面目一新的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失去了作用,约一周后才能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新亚型病毒对抗,这就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流感病毒就是这样才得以横行于世。
④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又称“伤风”。由于病毒群中分种,种中分型,多群、多种、多型组成庞杂的病毒团伙,你出我进闹事于呼吸道,引起相似症状,貌似一种病毒反复感染,实则多种病毒轮番侵袭。有些病毒长期栖息于鼻咽部位形成“基地”,坐以待时。一旦人体大汗着雨、风袭受凉、疲劳过度、贪杯误饮之时,即乘机扩散,引起感冒。若有“新鲜毒种”侵入,即迅速传播,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人们误称为“流感”,其实仍属普通感冒。
⑤伤风感冒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人更易受病毒侵犯。一旦染病,不仅病情较重,且使旧病恶化。
⑥咳嗽、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一个有力的喷嚏喷出的微细雾粒,直接射程可达6米之远,所及范围可达20立方米的空间。因此,患者应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病毒型别众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冬春气候干冷多风,呼吸道黏膜分泌减少而易干燥受损,抵抗力明显降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坚持锻炼,生活有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下列有关“感冒”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感冒有流行感冒和普通感冒之分,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二者均由病毒引起,临床症状基本相似,都会有反复发作、让人防不胜防的特点。 |
B.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情况复杂。有的病毒长期栖息于“基地”,一旦人体有机可乘,就扩散引起感冒。 |
C.感冒易发难防,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冬春气候干冷多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 |
D.流行感冒由病毒引起,来势凶猛,起步急骤,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患者病情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 |
B.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 |
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采取“中和”、溶解和封锁的方法对病毒予以杀灭。 |
D.病毒型别众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感冒若有“新鲜毒种”侵入,即迅速传播,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因此即使是有经验的医生,也容易误诊为“流感”。
B.近年暴发的危害最大的流感当数发源于墨西哥继而波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甲流感,致病病毒H1N1即是一种典型的流感病毒。
C.流感肆虐期间,将患者隔离,去人流量大的场所要求戴防护口罩,均是积极有效的预防流感的措施。
预防感冒,提高机体抵抗力是关键,坚持锻炼,生活有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零用钱
(美)R•W•威尔
当潜在的雇主翻看他的简历时,乔•巴斯托恩坐在那里,尽可能让自己的双腿不要发颤。他知道那些记录对他不利,但他在心里默默祈祷,别让那些缺点被读到,毕竟是圣诞节了。
威斯科特先生停下来,抬起头问道:“巴斯托恩先生,这里说你曾经因为盗窃被判入狱,是吗?”
乔感到喉咙干涩、胃部收缩,他知道接下去是什么结果,他无力地说:“是的,但是……有环境因素———”。
“总是有环境因素的,巴斯托恩先生,然而———”又来了……
“———我们是家庭生意,不需要增加人手了,我希望你好运,早日找到工作。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
“我知道。”乔说完,站起来握了握威斯科特先生伸出的手。威斯科特先生送乔到门口,好像怕他顺手偷走东西似的。
乔咬着嘴唇,不知道怎样跟阿贝说,他没能为她买一份圣诞礼物,因为没人愿意雇用他,或者跟她说两年前他在上班的地方偷100美元是为了圣诞节能取暖,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阿贝只知道爸爸今年圣诞节没有给她买礼物。
走到威斯科特的店门口,乔想再努力一下。他对挡在门口的威斯科特说:“求求你了,今天是圣诞节,我有一个8岁的女儿……”
“很抱歉,巴斯托恩先生。”威斯科特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你应该知道,没有人会信一个小偷说的话。”
乔看了看四周,威斯科特刚才实际上说得很大声。还好,周围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大衣的人轻快地走过,还有一个老乞丐从街道对面的公园走过来。
乔大声说:“你说得对,但我这回改正还不行吗?”可是,威斯科特不再理他。
雪开始下了,乔拉起他的衣领,把手插进衣袋里,走过街道对面,跟那老乞丐擦肩而过时,对那老乞丐微笑了一下。
老乞丐也回了一个微笑,问道:“你可以给我一点零钱吗,我要买一杯热咖啡暖暖我这把老骨头。”
乔在他的口袋里摸索了一会儿,他的左手没有摸到什么东西,但他的右手抓出了两个两角五分的硬币、两个一角的硬币和五个五分的硬币、五个一分的硬币。
乔把那些硬币放入老乞丐摊开的双手中,笑着说:“你运气好,我想这么多应该够了。祝你圣诞快乐!”
那老乞丐说:“年轻人,我也祝你圣诞快乐!”
那老乞丐走到对面,进了威斯科特先生的店,乔把手放回口袋里,继续向前走。那个刚才穿大衣走过的人正在人行道边跟一个老妇人说话。乔看向人行道,看到了一个钱包。乔把它捡起来,发现里面有几张信用卡和几百美元现金。他的祈祷灵验了,他可以用这些钱给阿贝买辆单车,一个玩具屋子,甚至他可以用这些钱去旅社开个房,让阿贝不用到监狱附近去看他。或许珍尼斯也跟他们在一起,再一次全家人一起过圣诞节。
不行。如果阿贝知道这钱是捡到的她会怎么想?乔猜得出钱包是谁的,他看看那个穿大衣的人,又看看钱包。在一张信用卡的旁边有一张证件,乔从上面的相片确认了钱包是那个穿大衣的人的。
乔偷过钱,那时是急了,但他本身不坏。
那个穿大衣的人跟那老妇人说了再见,又开始往前走了,脚步还是那么轻快。
乔慢跑赶上去,喊道:“先生,打扰一下。我想你掉了钱包了。”
那人停下来,转过身,眼睛睁大了,说:“啊,是,那是我的钱包。”他接过钱包,立即清点里面的东西。
乔没有等他点完就走了。他转向马洛大街,向监狱附近走去。突然,他看到珍尼斯带着阿贝走过来,阿贝一看到他就伸开双臂向他跑来。
乔抱着她,笑着,眼睛却湿了,他说:“圣诞快乐,孩子,我很抱歉,没有为你买什么礼物。”
阿贝笑得很开心,她撒娇似的说:“哦,爸爸,别那样想。妈妈说来带你回家,我非常高兴。”
乔愧疚地看向珍尼斯,想确认阿贝说的是不是真的。珍尼斯说:“乔,是你回家的时候了。”两行热泪从乔的眼里流下来。
乔的室友迈克拿着个无绳电话跑过来,喊道:“乔,你的电话,是一个叫威斯科特的人打来的。”
乔对电话里说了一声“喂?”
“如果你愿意,明天来上班吧。”威斯科特先生在电话里说。
“我愿意。我可以问一下吗,是什么使你改变主意的?”乔的胸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是我跟我爸爸喝的那杯咖啡。”
(选自2011年7月《文学报》)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乔没有等他点完就走了。他转向马洛大街,向监狱附近走去。”这写出了乔把钱包还给失主时并不要求回报的心理。 |
B.“还好,周围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大衣的人轻快地走过,还有一个老乞丐从街道对面的公园走过来。”这里表现了乔紧张不安,怕别人听到他来找工作的事。 |
C.作者以“‘是我跟我爸爸喝的那杯咖啡’”结束全文,出乎乔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从而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 |
D.这篇小说中的老乞丐是杜撰的,威斯科特先生那么有钱,他的父亲不可能是一个乞丐。如果是个乞丐,威斯科特先生肯定不愿意跟一个乞丐父亲一起喝咖啡。 |
E.读了这篇小说后,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不管以前做错了什么,只要存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会有好报,这是这篇小说揭示的唯一的主题。小说开头写出了乔怎样的处境?请简要分析小说这样写的作用。
文中的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篇小说从乔找工作写起,到他找到工作结束,那么小说的题目可以由“零用钱”改换成“求职”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题3分)
生活理性君子之道
“君子”是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在《论语》中,孔子讲人生修养有“圣人”、“仁人”和“君子”三个境界。“圣人”有至高的政治地位,道德圆满,功业辉煌。“仁人”也就是“志士”,他们没有赫赫的文功武治,但是无私无畏,为民族和社会利益不惜奉献生命。而“君子”,也具有道德信仰,能够恪守人生信条,但是还考虑种种现实的因素,权衡利弊得失,在自我牺牲精神方面,不及“仁人”那样随时随地献身而且可以完全不计私利。三者的道德境界,“圣人”最高,“仁人”次之,“君子”又次之。
《论语》中有关君子品格的表述在许多方面与圣人、仁人不同。首先,君子的形象总是文雅的,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需要借助外在的形象获得他人的赞许和社会的认同;而仁人志士并不一定讲究这一点,他们直接透显内在的生命情怀,以质朴博大的精神打动人,形象如何无关紧要。
君子一般也是博学、有才艺的,讲究礼仪规范。这些也与仁人志士不同,仁人志士以其道德精神和无畏牺牲来贡献社会,知识渊博与否、才艺有否是次要的。而且,他们还往往姿态狂放,不拘束于礼仪规范。
在社会上为人做事,君子与仁人的道德表现也有差异。他们都要求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等方面的素养,但是君子的友情和孝敬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仁人志士为民族社会的大业可以忽略这一点。君子所敬的主要是职业事务,仁人志士所敬的则是大事业,他们因为大事业可以不安心具体事务。同样是为政,君子也侧重在行政事务上的诚勉,而仁人志士的精神更多表现在国家政治领域。
作为君子和仁人,最根本的是内在要具备省思、忠信、仁爱、道德的素质,但是君子不像仁人志士那样把仁爱之心扩展到了极限而常常摒弃一般的礼仪形式,而是在礼仪活动中表达对人的关爱,仁与礼相配相合。君子的道德没有达到为信仰而不计私利的境界,理想也没有仁人志士那样伟大;他们跟现实更近些,考虑怎样做好事,怎样有效果,怎样成为受到尊敬的人。
显然,从《论语》语录看,孔子对于君子与仁人的境界差别有明确的阐述。他反复强调这一点,应当是出于现实的考虑。那些圣人,实现了内圣外王,是历史道德的符号,高不可攀。仁人无私无畏的境界,也是现实社会中绝少数人才可能做到的。而君子,则社会上大多数人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所以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倡导君子修养的目的,就是为普通人建立人生的坐标,为全社会设置一个普遍可行的价值原则。
新时代的人文社会建设,也需要教育培养人,但是以什么样的道德境界为目标,社会成员需要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这些问题值得再探讨。实践证明,标准过高,要求绝大多数人超越人类社会道德实践的可能性,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论语》的思想给予我们启示:在全社会可以广泛宣传、个人可以普遍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有关爱他人及社会的仁德之心,也有个人的欲求,有价值信仰,也有生活理性的君子之道。
(选自2011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下列有关“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君子是在礼仪活动中表达对人的关爱,仁与礼相配相合,所以他们跟现实更近些。 |
B.“君子”也能像“仁人”那样具有道德信仰,恪守人生信条,但君子的道德还没有达到为信仰而不计私利的境界。 |
C.君子的形象总是文雅的,他们在社会上为人更着眼于日常生活,做事更安心于具体事务。 |
D.“君子”是孔子所讲的人生修养中的三种境界之一,和“圣人”、“仁人”相比,“君子”的道德境界最低。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有至高的政治地位,道德圆满,功业辉煌,但他们只是历史道德的符号,高不可攀。 |
B.仁人志士直接透显内在的生命情怀,以质朴博大的精神打动人,他们都不讲究外在的形象。 |
C.仁人虽然没有赫赫的文功武治,但是他们无私无畏的境界是现实社会中绝少数人才可能做到的。 |
D.仁人志士往往姿态狂放,不拘束于礼仪规范,而君子一般是博学、有才艺的,讲究礼仪规范。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君子和仁人都要求具备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等方面的素养,而仁人志士为民族社会的大业可以忽略这一点。 |
B.在《论语》中,君子在形象、才艺和为人做事等方面与仁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C.有关爱他人及社会的仁德之心,也有个人的欲求,有价值信仰,也有生活理性的君子之道,可以作为新时代人们普遍追求的道德境界的目标。 |
D.孔子倡导君子修养,应当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是为全社会设置一个普遍可行的价值原则。 |
小说阅读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的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警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特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位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向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石阶,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进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了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要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来前一晚上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可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被感动了,大家拍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小说中对众人围攻咒骂这一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选文中四次写到伽西莫多的眼睛,请逐条分析他的心理活动。
爱斯梅拉达送水喝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读完选文,你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