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890年李鸿章访美时说:“中国人不信教,中国人是只注意教会的药品救济等”。材料表明()
A.美国在华传教最积极 | B.中国人永远不会加入天主教 |
C.李鸿章排斥西方文明 | D.李鸿章排斥天主教在华传播 |
有人把“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历程”概括为“一个马鞍形与两个高峰”,这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整体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公元11世纪——公元13世纪。下列表述属于第二个高峰的是()
A.中国四大发明都出现在最高峰时期 |
B.我国最早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
C.徐光启开后世新法之源《授时历》 |
D.倡导富国必以本业的《农政全书》 |
2014年10月22日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诞生884周年纪念日。福建武夷山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旅游纪念品,如“朱子孝母饼”。现代人纪念朱熹的主要原因是他()
A.提出“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
B.“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影响深远 |
C.认为人心那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公祭仪式上“国家公祭鼎”揭幕,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既保存古代青铜器的古朴之美,宏伟壮观,又与祝贺、庆典用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等器型相区别。下面对“鼎”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②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③证明了夏商周时期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④后来演变为最重要的礼器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
宋神宗说:“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北宋军队这一分布突出的特点是()
A.内外相维 | B.强干弱枝 |
C.中央集权 | D.更戍法转为置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