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 极端全球主义者 |
新在 何处 |
突出特征 |
国家政府的权力 |
历史 轨迹 |
总的观点 |
| 全球 时代 |
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 |
衰落或者削弱 |
全球 文明 |
民族国家的终结 |
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 )
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
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
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
D.“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
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 A.上帝的权威 | B.因行称义 |
| C.因信称义 | D.先定论 |
“善是人类内的灵魂,世界上没有人没有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 A.普罗泰格拉 | B.苏格拉底 |
| C.亚里士多德 | D.柏拉图 |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
|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
| C.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
|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 C.王阳明的“心学”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子“兼爱”思想 |
| B.孟子“性善论” |
| C.老子“无为”思想 |
|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