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代中国人都在追逐美好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在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5年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中国梦”的核心内容。(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重大的革命实践活动?(7分)
(3)指出材料三、四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建国以来“中国梦”的实践者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8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改革开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淄博自古以来就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齐都临淄两汉时期仍然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西汉齐都人主父偃说:“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大众殷富,巨于长安。”《索隐》注曰:“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日得千金,言齐人众而且富也。”
材料二据《清代刑部钞档》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斯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材料三 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自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材料四德国成立的山东矿务公司是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著名煤矿之一。无论机械化程度,还是资金规模与煤产量,都在全国各煤矿中占主导地位。由于淄川煤矿储量丰富,煤质和煤层都很好,德国矿务决定重点开发淄川煤矿。为了加快煤炭外运,淄川煤矿还修筑了通往淄川车站的铁路支钱,使煤炭可以经铁路直接运往青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汉时期淄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淄博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材料三、四反映的淄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4)概括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中国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2)简述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孕育了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也带动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回答相关问题: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的经营方式有哪几种?
(4)北宋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你认为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二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悼念文章布满各地大小报章。有个叫卢绍稷的人,发表了《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1)材料一中,领奖者为什么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孙中山、华盛顿被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甘地和孙中山领导各自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结果,给你相同的启示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