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有历史学家指出:“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一战所有的主要参战国均严重低估了现代化军队所要花费的弹药数量。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该材料表明一战
| A.极大破坏社会生产力 |
| B.促使政府机构转变职能 |
| C.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 D.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涌现出著名的思想巨人和极具震撼力的思想主张。以下思想家及其主张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塞内卡——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与其他人相同 |
| B.薄伽丘——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
| C.伏尔泰——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 D.大卫·休谟——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
“改革开放前,生活在封闭体系中的中国人将西方的摇滚乐当做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象征加以坚决抵制”,“八十年代,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以他离经叛道的举止和装束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整整一代中国年轻人成了他的崇拜者。”下列对此材料解读表述正确的有
①时代的变迁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
②摇滚乐仅仅适应年轻人的心理需要
③中国人的观念开始由保守转向开放
④中国年轻人崇拜杰克逊体现了中西文化间的融合
| A.①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④ |
下表是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的场外活动信息(部分)。这表明
| 时间 |
外交活动 |
| 6月15日 |
中越苏三国代表团商议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对策 |
| 6月16日 |
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会面 |
| 6月17日 |
与法国外交部长皮杜尔会晤 |
| 7月12日 |
当晚分别拜访苏联、越南外交部长 |
| 7月13日 |
与苏联、越南两国代表会晤 |
A.新中国的观点被各国代表广泛认同
B.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会议
C.周恩来的努力消除了各国间的矛盾
D.中国在会议中扮演着有作为的角色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撰文疾呼:“所谓立宪者,固将有上下两院,……今上院之法定议员,谁为之耶?其曰皇族,则亲王、贝子是已;其曰贵族,则八家与内外蒙古是已;其曰高僧,则卫藏之达赖、班禅是已。是数者,皆汉族之所无而异种之所特有,是议权仍不在汉人也。”该思想家应是
| A.林则徐 | B.康有为 |
| C.谭嗣同 | D.章太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