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清朝统治者向侵略者屈膝投降,魏源激于爱国义愤著书立说。他编撰成当时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文献,提供了国人亟需的外国知识。
——《中华人物志》
材料二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人教版《历史》第三册(必修)
材料三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人民版《历史》第三册(必修)
材料四 中国真正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起的这场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清朝统治者向侵略者屈膝投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个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魏源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二,维新派在当时提出了哪些先进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的政治纲领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理想?这一理想有没有实现?请以史实说明。
(4)材料四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后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什么?(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 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2)依据该材料一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节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中国共产党诞生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材料三: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节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根据所学知识,请很简要说出国共两党合作的成果有哪些?
材料四: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
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5)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6)如下图,党召开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在图中_____处(填写对应字母)。
(7)简要概述其会议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8) 材料一、二、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同时也书写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勇于探索的不朽篇章。
【感受中国近代化屈辱与抗争历程】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感受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三: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
(4)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件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5)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请问这三条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6)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材料四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7)“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8)“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9)面对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和抗争,说说你的感想。
【感悟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多困惑】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0)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在这一历史事件之后,沿着这一路线逐渐形成了一条重要的东西方交通的陆路要道是什么?其起点在何地?其终点到达何地?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农学家,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有何著作?
(2)说出材料二所示著作成书时间和作者?
(3)对《水经注》作一个简短的评价。
(4)当时统治者为什么要开凿石窟,雕造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