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建立发展,调整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图一图二分别与英美两国的哪一法律文件有关?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政治领域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革。读图
(2)材料二中的三个人物在位期间,本国分别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革?这些变革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及失业情况。
国家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工业下降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失业人数 |
1400万 |
600万 |
300万 |
85万 |
300万 |
(3)材料三中,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个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该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从五四运动爆发到红军长征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条件下诞生,在挫折恐怖中成长壮大,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两次重大挫折?列举第一次挫折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战胜上述挫折,使中国革命出现新局面的?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说“革命尚未成功”是指什么?
(3)为完成革命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4)参观该校遗址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此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2)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
(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4)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