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又热烈的信念之中——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是生活的目的。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对法律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意识的论述,论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对于“大老虎”落马,人民群众一般都拍手叫好。但是,某“大老虎”的乡邻因当初没有沾上光而牢骚满腹,直言该“老虎”心中没有家乡人,他们觉得自己村里出了这么大的官,却一点好处也没有沾到;也有 “大老虎”的乡邻抱怨大老虎倒台后乡邻们的生活大不如前,因为该“大老虎”对乡邻很光照,他的故乡因他的光照交通条件发展机遇都要比邻乡好。
(3)请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哲学原理并结合材料评价“大老虎”的乡邻们的抱怨。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在“后危机时代”,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是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函将浙江省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唯一综合试点省。对此有人提出“产业和人才是浙江创新型经济的两个基本要素,而产业的升级转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创新型经济的社会土壤。”
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
随着日本军方在钓鱼岛扣押中国渔船,中日关系在2012年的秋天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烈的反制措施。
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可妥协?
“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猪坚强”“苹什么”……一系列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反映出百姓日益增大的生活压力。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农业结构的调整、大量游资炒作、市场价格监管不力、出口增加以及受国际市场粮油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粮油副食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稳定粮食市场的通知,要求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既要做到保证供应,又使粮价在合理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1)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2)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就业被称作民生之本,因为其不仅关系着劳动者生活的改善,更关系着家庭的希望、人生的尊严、价值的实现,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表一:近七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340 |
408 |
495 |
559 |
611 |
631 |
660 |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人。
表二:某市2011年人才供需对比
学历 |
硕士及以上 |
本科毕业生 |
大专毕业生 |
用人单位需要情况 |
19% |
48% |
33% |
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
17% |
57% |
26% |
表三: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 |
沿海发达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和北部地区 |
72.8% |
25.2% |
2% |
|
首选职业 |
白领行业 |
蓝领行业 |
新兴行业 |
71% |
27% |
2% |
(1)表格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存在的哪些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就业的意义 ?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采取何种对策解决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