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资料来源:人民网,2012-11-20)
材料二:民营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些企业严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如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企业职工工资偏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1)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从国家和职工角度,谈谈如何维护和保障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氏族制度 劳动者求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我国某W省近几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投资率
42.9%
44.8%
46.9%
40.4%
消费率
51.6%
50.2%
48.6%
45.7%

注:据有关资料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
材料二:近年W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情况表


年份
生产总值增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
农村居民人纯收入实际幅%
农村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
2006
11.8
7.7
5.O
38.1
2008
11.6
8.2
5.9
36.8
2010
13.4
10.4
8.3
35.4
2012
15.2
10.1
7.3
33.8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2)结合书本知识思考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科技是发展的关键,文化是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眼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突出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1)结合材料,说明农业科技创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材料二: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近年,微博阅读、手机阅读成为时尚。那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公众看法不一,甲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乙认为,这表明文化正在倒退;丙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有利于文化和知识的传播。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2)根据材料,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3)依据材料,请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和表格分别反映了T市农村经济的变化(如图所示)

年份
工资性
收入(%)
家庭经营
收入(%)
转移性
收入(%)
财产性
收入(%)
1990
32.6
66.5
0.5
0.4
1995
31.4
65.7
1.1
1.8
2000
40
53.9
2.3
3.8
2007
43.3
49.3
3.3
4.1
2014
48.6
37.8
4.5
9.1

注: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以家庭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收入。
材料二:T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阵农民的收益权利;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材料三:目前,收入分配已成为各项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难在“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件全局性的大事,涉及范围广、层次深,单靠某一个领域、某一个部门难以完成;难在“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要打破现在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利益调整;难在监管跟不上。
(1)揭示材料一中图和表蕴含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等流转。
(2)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分析应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发展。

“互联网+”战略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
信息一:为适应“互联网+”的经济新生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企业结合。众多企业将发挥互联网优化和集成要素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渗透于经营之中。“互联网+”为大众创业、创新提供新环境,深刻改变着百姓的生活。
(1)结合信息一,评析“互联网+”战略将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信息二:网络科技的发展,丰富了公民的政治生活,使人人拥有无线“麦克风”,随时随地“参政议政”。各级政府重视社情民意,不断改进工作,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2)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民与政府应如何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信息三:网络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实现民族的复兴,就要鼓励人们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3)结合信息三,运用《哲学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以他人为中心”,“强调体验”,“开放、透明、分享”和“承担责任”是互联网思维的基本要素。
关于互联网思维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赞同者认为:
互联网思维将改变所有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意味着社会组织方式、企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都会发生本性的改变,最终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反对者认为:
互联网思维颠覆论应当适可而止。许多互联网公司只看到被颠覆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却忘记了业界还
IBM、华为、格力等坚持做百年基业的企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思维的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人们对互联网思维价值的认识差异。(10分)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发展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