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7年1月,蔡元培到北大就任校长职。他提出办学应坚持的两条原则:一是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是不干涉主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
蔡元培聘请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新派”教员到北大执教,如陈独秀、李大钊、杨昌济、马寅初、胡适、马叙伦、李四光等。他们在介绍世界学术成果,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延聘新教员时,蔡元培只问有无学识,不问他是什么派别、资格、年龄乃至国籍。同时,也裁汰了一批不称职的本国教员和外籍教员。北大教师在政治上有不同主张的派别:共产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就职演说,明确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提倡让学生兼听不同学派的课,独立去评判。他还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
——《述评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为改造北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办学思想所起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二 1957年7月,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呼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他的见解错误地遭到批判。
材料三 剧作家吴祖光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文革中曾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

吴祖光与新凤霞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造成了什么影响?(8分)
(3)从“双百”方针的贯彻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8分)

中国知识阶层是最具有现实感的群体。每当面临激烈社会变迁的时候,他们往往在社会变革中扮演最为激进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顾炎武强调为学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秉承“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古训,认为对社会历史(“文”)的探讨和操守气节(“耻”)的砥砺,同样重要;还提倡“利国富民”,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更是影响深远,流传至今。
(1)明清之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的知识界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抨击。概述其主要思想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中国长期形成的重农抑商、崇士轻商的思想观念在近代遭到全面的挑战,逐渐从主流意识滑落到非主流意识的地位,明清时期尚属微弱的重商议论终于汇合成一股汹涌的重商思潮,并逐渐跃升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放一段异彩。
——马敏《中国近代化思潮的一个侧面——商战》
(2)传统知识分子主张重义轻利,而洋务知识分子主张“商战”,状元张謇弃官从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在新形势下,“双百”方针得到更加自觉、坚定的贯彻,重新焕发了它的勃勃生机。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这是结合新时期的历史特点对“双百”方针所作的深刻阐述。
(3)“文革”后,知识界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景象,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4)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基本看法。(5分)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神六”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地面。航天人说:“古代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
材料二 

材料三 推迟后的中俄合作火星探测计划将于2011年发射升空,并将首次综合开展具有挑战意义的深空探测行星无线电科学实验和研究。中国“萤火1号”火星科学探测工程的推进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飞出地月系统的深空探测历程,同时也标志着行星无线电科学正式纳入了我国行星探测的体系。

“萤火1号”火星探测器
外观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说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对此你有何感想?(8分)
(3)你认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
1975年以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
——《中西500年比较》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总趋势如何?(5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阶段中国科技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如何认识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5分)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图片
历史地位
核心思想
主要影响


“仁”


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