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的男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的男丁)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 B.中书省 | C.门下省 | D.兵部 |
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永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推向”,下述思想明显与其不同的是
A.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
B.《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
C.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五蠢”之一 |
D.《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 |
中国古代传统中历来提倡节俭,而在明代中期,陆楫提出“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社会消费观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B.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
C.戏剧发展推动奢侈风气 |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
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材料说明唐政府
A.防止官商分利,实行重农抑商 | B.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
C.放松市场管理,实行重商政策 | D.鼓励商业的正常发展 |
《中国大历史》一书有许多精彩论断。如:“淝水之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根据材料判断,该书作者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主要是
A.朝代更替 | B.经济政策 | C.民族矛盾 | D.中央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