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 B.从天人感应出发 |
|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阁臣)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明朝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B.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 C.中央六部职能衰退 | D.阁臣专权威胁皇权专制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理学
| A.融合阴阳家、法家等思想形成了新儒学 |
|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
|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
|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宋人刑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据《晋书》记载:“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威,犹有乡论余风。”另据《宋史》记载:“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
| A.实行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
| B.选官用人只重门第 |
| C.完全沦为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
| D.具有封闭性凝固性 |
中国古代某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闪耀着南方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可能是
| A.《诗经》 | B.《老子》 |
| C.《庄子》 | D.《离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