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如图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 ;丙同学的错误是 ,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 、 、 。
Ⅱ.下图是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选用的材料合适与否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选用单核期的花粉可提高成功率,原因是 。上图中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 。
(2)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二倍体月季,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在获得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同时,也得到一些二倍体植株。可能的原因是 。对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胚,用0.2%—0.4%的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得到了许多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其中,两对性状均为显性的基因型是 。
Ⅰ.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不仅化学性质不变而且具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试分析下列有关实验:
(1)如果用18O标记的水浇灌某盆栽植物,并将该盆栽植物置于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在植物体周围空气中,能够收集到含18O标记的物质有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它们分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产生的。
(2)把用32P标记的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出细胞内的ATP,发现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已带上了放射性标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细胞内ATP的含量变化不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照条件下,向培养小球藻的试管中通人用14C标记的浓度为1%的14CO2,第5分钟再通入浓度为2%的14CO2,第10分钟再供给浓度为0.003%的14CO25分钟,并维持各时间段内相应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这个过程中,分别检测小球藻内的葡萄糖、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的放射强度,得到上图中a、b、c三条曲线。这三条曲线表示的化合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Ⅱ.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和研究过程中有许多著名的实验,其中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就是其中之一。请根据该实验回答问题:
(1)恩格尔曼选择水绵为实验材料,该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水绵和好氧性细菌制作成临时装片,为排除外界干扰,必须放在_______环境中。
(3)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到水绵的某部位,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该病是由性基因控制的。
(2)Ⅱ3的可能基因型是。
(3)Ⅱ2与Ⅱ3的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4)白化病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___来控制__________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回答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问题:
(1)写出如下实验处理的实验结果:(填死亡或不死亡)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①R型细菌注射实验鼠 |
|
②S型细菌注射实验鼠 |
|
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实验鼠 |
|
④R型细菌与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实验鼠 |
|
⑤S型细菌的DNA+含R型细菌的培养基 |
|
⑥S型细菌的蛋白质+含R型细菌的培养基 |
|
⑦(DNA酶+S型细菌DNA)+含R型细菌的培养基 |
(2)哪一项实验可证明S型细菌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3)由实验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写出下面育种方法的名称。
a、用花药离体培养成水稻新品系:________________。
b、用二倍体和四倍体西瓜培育无籽西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经射线照射而培育出成熟期早的水稻新品系:_________________。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特点是:生物都有的倾向,而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繁衍下去必须进行生存斗争,生物都有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