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严清,字公直,云南后卫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富顺知县。公廉恤民,治声大起。忧归,补邯郸。入为工部主事。董作京师外城,修九陵,吏无所侵牟,工成加俸。擢保定知府。故事,岁籍民充京师库役,清罢之。振荒弭盗,人以比前守吴岳。历迁易州副使,陕西参政,四川按察使、右布政使。并以清望,荐章十余上。
隆庆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未上,改四川。清久宦川中,僚吏惮其风采,相率厉名行,少墨败者。郡县卒岁团操成都,清罢之。番人入贡,裁为定额。痛绝强宗悍吏,毁者亦众。
陕西贼流入境,巡按御史王廷瞻劾清纵寇。大学士赵贞吉言:“贼起陕贻害川微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今蜀地岁荒民流,方倚清如父母,奈何弃之!任事臣欲为国家利小民,必得罪豪右。论者不察,动以深文求之。顷海瑞既去,若清复罢,是任事之臣皆不免弹击,惟全躯保位为得计矣。”疏奏,不允,命解官听调。清遂不出。
万历二年,起抚山西。未赴,改贵州。历两京大理卿,三迁刑部尚书。张居正当国,尚书不 附丽者独清。居正既卒,籍冯保家,得廷臣馈遗籍,独无清名,神宗深重焉。会吏部尚书梁梦龙 罢,即以清代。日讨故实,辨官材,自丞佐下皆亲署,无一幸进者。中外师其廉俭,书问几绝。甫半岁,得疾归。帝数问阁臣:“严尚书病愈否?”十五年,兵部缺尚书,用杨博故事,特诏起补。遣使趣行,而清疾益甚,不能赴。又三年卒。
清初拜尚书,不能具服色,束素犀带以朝。或嘲之曰:“公释褐时,七品玳瑁带犹在耶?”清笑而已。
(选自《明史·严清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 |
B.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士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 |
C.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 |
D.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
B.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
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 |
D.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严清善于治理,有名声。他考中进士担任富顺知县,治理名声兴起;他担任工部主事,搞建筑的官员不敢牟利;他在多地任职,因美好的名声被举荐。 |
B.严清敢于作为,遭到嫉恨。他取消士兵每年在成都的操练,裁决外族进贡数额,严厉打击坏人,很多人说他的坏话,有人弹劾他,他因此被罢官。 |
C.严清正直公正,不阿权贵。他是尚书中唯一不依附张居正的人,张居正去世后,查抄张的家,获得登记大臣赠送财物的簿册,只没有严清的名字。 |
D.严清崇尚俭朴,深得皇帝信任。他刚担任尚书时,因为不能备办符合身份的颜色的衣服被人嘲笑,但他不以为意;皇帝器重他,惦记他的病情。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岁籍民充京师库役,清罢之。振荒弭盗,人以比前守吴岳。
(2)清久宦川中,僚吏惮其风采,相率厉名行,少墨败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既以廷议数与满大臣忤,屡招党讦,乃具疏力求去。
(2)择其事之关主德裨治理者,博采先儒之论,以己意附之,旁推交通,一以仁义为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元文,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年十四,补诸生。顺治十一年,赐进土第一。康熙初元,坐罣误,谪銮仪卫经历,阅四年,事白,复原官。丁外艰,与两兄日居丧次,酌古礼行之。起复,补国史院修撰,迁秘书院侍读,典试陕西。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超拜左都御史。二十七年十二月,迁刑部尚书,甫旬日,调户部。二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公既以廷议数与满大臣忤,屡招党讦,乃具疏力求去;上许原官致仕,即日辞朝。舟过临清,关吏大索,虽酱瓿之属皆发视,仅得图书数千卷,馔金三百而已。皆啧叹。三十年七月,薨于里第,年五十有八。
公之在成均也,毅然以师道自任,疏请准顺治间例,令直省学臣选拔文行兼优之士,复取乡试副榜额,并送监肄业。得旨下部著为令。莅学四年,端士习,正文体,条教大饬。充日讲起居住官时,圣祖诏公用通鉴与四书参讲。公与桐城张文端取《通鉴纲目》,择其事之关主德裨治理者,博采先儒之论,以己意附之,旁推交通,一以仁义为本。
康熙十八年,特召监修《明史》。学士充监修,非故事也,请辞,不许。因请购遗书,征遗献,荐故给事中李清、主事黄宗羲及原任副使曹溶、主事江懋麟,布衣黄虞稷、诸生姜宸英、万言。部议不允,特旨从之。宗羲、溶,并以老不至,而各上所著书,诏并付史馆。
公与兄健庵俱好士延揽奖借如不及累散于金赴人之急晚年官逾贵常戚戚如有忧者。内行修洁,苞苴之使不及门。御家人严整,退食之暇,匡坐读书而已。待兄弟极友爱,然恒以道义相规切。历充《孝经衍义》、《政治训典》、《方略》、《一统志》总裁。著《含经堂集》若干卷。
(选自《清代学人列传》)
[注]罣:被别人牵连而受到处分或损害。酱瓿:指盛酱的器物。成均:泛称官府设置的最高学府,文中指国子监。苞苴:借指贿赂或馈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罣误,谪銮仪卫经历坐:因……而犯罪 |
B.迁秘书院侍读,典试陕西典:主持。 |
C.虽酱瓿之属皆发视发:发现 |
D.端士习,正文体,条教大饬饬:整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十年七月,薨于里第得复见将军于此 |
B.因请购遗书因宾客至相如门前谢罪。 |
C.毅然以师道自任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D.公与桐城张文端取《通鉴纲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与兄健庵/俱好士延揽奖借/如不及累/散于金赴人之急/晚年官逾贵常/戚戚如有忧者 |
B.公与兄/健庵俱好士/延揽奖借/如不及累散/于金赴人之/急晚年官逾贵/常戚戚如有忧者 |
C.公与兄健庵俱好/士延揽奖借/如不及累散/于金赴人之急/晚年/官逾贵常/戚戚如有忧者 |
D.公与兄健庵俱好士/延揽奖借如不及/累散于金/赴人之急/晚年官逾贵/常戚戚如有忧者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元文14岁时被录取为当地生员。顺治十一年,高中进士第一名。康熙初年,降职调任銮仪卫,经过四年的时间才恢复了原职。 |
B.徐元文曾任国史院修撰、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晚年辞职回家,皇上允许他仍享受原来的官职待遇。 |
C.徐元文在国子监任职的时候,上疏请求让各省学官推举品学兼优的读书人和乡试副榜生,送入太学学习。他的建议被采纳,并颁布实施。 |
D.徐元文平时品行纯洁,行贿送礼的人不登门。他管理家人非常严格,闲暇的时候就端正地坐着读书,对待兄弟非常友爱,总是用道义相劝戒。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也。父彜,梁临沂令。縡幼聪敏,七岁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长好学,能属文。
太清末,丁母忧,在兵乱中,居丧尽礼,哀毁骨立,士友以此称之。后依湘州刺史萧循。循颇好士,广集坟籍,縡肆志寻阅,因博通群书。王琳闻其名,引为府记室。琳败,随琳将孙玚还都。时陈文帝使颜晃赐玚杂物,玚托縡答谢,词理周洽,文无加点。晃还言之文帝,召为撰史学士。
縡笃信佛教,从兴皇寺慧朗法师受《三论》,尽通其学。寻以本官兼通直散骑侍郎使齐,还,累迁太子庶子、仆。
后主即位,迁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縡为文典丽,性又敏速,虽军国大事,下笔辄成,未尝起草,沈思者亦无以加,甚为后主所重。然性木强,不持检操,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会施文庆、沈客卿以□佞见幸,专制衡轴,□縡益疏。文庆等□共谮之,后主收縡下狱。縡素刚,因愤恚,于狱中上书曰:“夫人君者,恭事上帝,子爱黔黎,省嗜欲,远谄佞,未明求衣,日旰忘食,是以泽被区宇,庆流子孙。陛下顷来酒色过度,不虔郊庙之神,专媚淫昏之鬼。小人在侧,宦竖弄权,恶忠直若仇雠,视百姓如草芥。后宫曳绮绣,厩马余菽粟,兆庶流离,转尸蔽野,货贿公行,帑藏损耗,神怒人怨,众叛亲离。恐东南王气,自斯而尽。”书奏,后主大怒。顷之稍解,使谓曰:“我欲赦卿,卿能改过不?”縡对曰:“臣心如面,臣面可改,则臣心可改。”后主于是益怒,令宦者李善度穷其事,赐死狱中。
(选自《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好学,能属文 属:写作 |
B.循颇好士,广集坟籍 坟:墓穴 |
C.累迁太子庶子、仆累:多次 |
D.恶忠直若仇雠 恶:憎恶 |
在第四段的空格内填入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会施文庆、沈客卿□佞见幸,专制衡轴,□縡益疏。文庆等□共谮之,后主收縡下狱。
A.以而因 | B.因则而 |
C.以则为 | D.因而则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清末,丁母忧,在兵乱中,居丧尽礼,哀毁骨立,士友以此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性木强,不持检操,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傅縡性刚,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材料二: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用斜线“/”给上面文中的面线部分断句。(限3处)
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这两则材料分别出自庄子的《》与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读了这两段文字,等于观赏了两场艺术表演。你觉得庖丁解牛和文与可画竹有什么共通性?
对于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你更欣赏哪一种艺术表演?请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梁节王暢,永平十五年封为汝南王。母阴贵人有宠,暢尤被爱幸,国土租入倍于诸国。肃宗立,缘先帝之意,赏赐恩宠甚笃。建初二年,封暢舅阴棠为西陵侯。四年,徙为梁王,以陈留之郾、宁陵、济阴之薄、单父、己氏、成武,凡六县,益梁国。帝崩,其年就国。
暢性聪惠,然少贵骄,颇不遵法度。归国后,数有恶梦,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占梦,暢数使卜筮。又暢乳母王礼等,因此自言能见鬼神事,遂共占气,祠祭求福。忌等谄媚,云神言王当为天子。暢心喜,与相应答。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暢不道,考讯,辞不服。有司请征暢诣廷尉诏狱,和帝不许。有司重奏除暢国,徙九真,帝不忍,但削成武、单父二县。暢惭惧,上疏辞谢曰:
臣天性狂愚,生在深宫,长养傅母之手,信惑左右之言。及至归国,不知防禁。从官侍史利臣财物,荧惑臣暢。臣暢无所昭见,与相然诺,不自知陷死罪,以至考案。肌栗心悸,自悔无所复及。自谓当即时伏显诛,魂魄去身,分归黄泉。不意陛下圣德,枉法曲平,不听有司,横贷赦臣。战栗连月,未敢自安。上念以负先帝而令陛下为臣收污天下,诚无气以息,筋骨不相连。臣暢知大贷不可再得,自誓束身约妻子,不敢复出入失绳墨,不敢复有所横费。租入有余,乞裁食睢阳、穀孰、虞、蒙、宁陵五县,还余所食四县。臣暢小妻三十七人,□无子者愿还本家。自选择谨敕奴婢二百人,其余所受虎贲、官骑及诸工技、鼓吹、仓头、奴婢、兵弩、厩马皆上还本署。臣暢以骨肉近亲,乱圣化,污清流,既得生活,诚无心面目以凶恶复居大宫,食大国,张官属,藏什物。愿陛下加大恩,开臣自悔之门,假臣小善之路,令天下知臣蒙恩,得去死就生,颇能自悔。臣以公卿所奏臣罪恶诏书常置于前,昼夜诵读。臣小人,贪见明时,不能即时自引,惟陛下哀臣,令得喘息漏刻。若不听许,臣实无颜□久生,下入黄泉,无以见先帝,此诚臣至心。臣欲多还所受,恐天恩不听许,节量所留,□臣暢饶足。
诏报曰:“朕惟王至亲之属,淳淑之美,傅相不良,不能防邪,至令有司纷纷有言。今王深思悔过,端自克责,朕恻然伤之。志匪由王,咎在彼小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王其安心静意。茂率休德。《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暢固让章数上卒不许。立二十七年薨。
(节选自《后汉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肃宗立,缘先帝之意缘:顺着 |
B.考讯,辞不服服:承认 |
C.不自知陷死罪,以至考案案:被查究 |
D.臣暢知大贷不可再得贷:货物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子者愿还本家
②臣实无颜□久生
③□臣暢饶足
A.①于②以③则 | B.①其②且③于 |
C.①其②以③于 | D.①于 ②且③则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暢固让/章数上/卒不许 |
B.《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暢固让章数/上卒不许 |
C.《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暢固让章数/上卒不许 |
D.《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暢固让/章数上/卒不许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畅到封地后,经常做恶梦,从官卞忌谄媚刘畅,说他占卜后得到神的旨意,神说刘畅应当做天子。 |
B.豫州刺史梁相举奏刘畅大逆不道,请皇上发诏让刘畅到廷尉那里坐牢,和帝不同意。 |
C.刘畅被两次举奏,惭愧害怕,上书向皇上谢罪,皇上安慰他说罪不在刘畅,而在于他身边的小人,只要他宽心定意,就能修养美德。 |
D.刘畅认为自己凭借骨肉至亲的身份,扰乱圣上的教化,使清明的官场变得污浊,的确再无面目享受荣华富贵。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有司重奏除暢国,徙九真,帝不忍,但削成武、单父二县。
②臣以公卿所奏臣罪恶诏书常置于前,昼夜诵读。臣小人,贪见明时,不能即时自引,惟陛下哀臣,令得喘息漏刻。
(2)刘畅何以落得个被人弹劾的下场?(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