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程①中,细胞生成物质B的同时,还产生了 ________________ 。
(2)物质B参与过程⑤,如果物质B严重不足时,C6H12O6分解的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
(3)Mg2+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细胞外的Mg2+进入叶绿体至少穿过 ______层膜结构。
(4)某生物兴趣小组借助5套密封的探究装置,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与该绿色植物O2相对释放量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小时内记录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O2释放量(单位:ml),光照强度(单位:)
①每个光照条件下,均设置1、2、3组是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在光照强度为500 lx时,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写全)。
③上述实验条件下最大O2产生量每小时为___________mL。
(6分)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3)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部位 |
激素的相对浓度 |
|||
生长素 |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 |
脱落酸 |
|
茎尖 |
+++ |
+++ |
+++ |
— |
幼叶 |
+++ |
+++ |
— |
— |
伸长茎 |
++ |
++ |
— |
— |
侧芽 |
+ |
+ |
— |
— |
成熟叶 |
+ |
+ |
— |
+++ |
根 |
+ |
+ |
— |
— |
根尖 |
++ |
— |
— |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
①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②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其原因是 。
③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
④比较茎尖和伸长茎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从细胞水平上分析植物的生长,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从而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而促进生长。
(2)分析上表可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的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乙组叶片的相同位置涂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
③实验结果预测: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
④实验结论:
(14分)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图中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_______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种病的遗传图解,请写出你分析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思维方式:
(1)进行分析的关键性个体是_________的表现型,可排除显性遗传。
(2)个体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型可以排除Y染色体上的遗传。
(3)如果____________号个体有病,则可排除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4)根据上述推理,你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和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品种作亲本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品种,其过程是:
(1)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过程B和C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C过程培育的幼苗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过程D常用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