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CH4(g)+2 O2(g)=" C" O2(g)+2 H2O(1) △H <0 |
B.Ba(OH)2·8H2O(s)+2NH4Cl(s)= BaCl2(aq)+2NH3·H2O(aq)+8H2O(1) △H >0 |
C.4Al(s)+ 6H2O(1)+ 3O2(g)==4Al(OH)3(s) △H <0 |
D.Zn(s)+2MnO2(s)+2H2O(1)= 2MnOOH(s)+Zn(OH)2(s) △H <0 |
若你认为A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创造碱性环境,请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你认为不能此空不填)。
II、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 = CH4(g)+HCCH(g)+H2(g) △H1=156.6 kJ·mol-1
CH3CHCH2(g) = CH4(g)+HC
CH(g ) △H2=32.4 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 CH3CHCH2(g)+H2(g)的△H= kJ·mol-1。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100 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
(2)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乙(填“>”、“<“或“=”)。
(3)当甲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
(4)当乙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将锌、铜片取出,再将烧杯中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1 mol·L-1(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确定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可简写为
。降冰片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1)降冰片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2)降冰片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含有一个六元环的单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有关降冰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能溶于水 B能发生氧化反应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已知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E五种化合物,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2、3、4、5、6,其中A、B、C、E含有18个电子,D含有10个电子。请回答:
(1)A的化学式是:,用电子式表示B的形成过程。
(2)若C为第一和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在空气中能够自燃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化学方程式是。
(3)若C为第一和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C的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C分子中化学键的类型有。
二甲醚(CH3OCH3)和甲醇(CH3OH)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以CH4和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的工业流程如下:
请填空:
(1)写出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用CO和H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室1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
将1.0 molCH4和2.0 molH2O通人反应室1(容积为100L),10min末有0.1molCO生成,则1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由铜片、锌片和足量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腐蚀,一段时间后某极产生3.36 L(标准状况)的气体。问:
(1)负极是(填“锌”或“铜”),发生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3)产生这些气体共需转移电子mol。
Ⅱ.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 (用a、b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
(3)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为:Ⅰ.2Li+H22LiHⅡ.LiH+H2O===LiOH+H2↑
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 ,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