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 )
| 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
|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
|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
| D.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 |
2014年5月12日海外网报道,《纽约时报》中文网l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也就是19世纪美国向欧洲发出的“别碰这个半球”的告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 |
| C.中美实行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 | 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 |
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l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
| 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 B.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
|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 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
普罗塔戈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
| 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 |
| 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
《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从范荣康先生的讲述中回首往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我的熟人有两位叫‘卫星’的,某一天两位‘卫星’在某一场合相聚,同名朋友互问年龄后,1957年生的那位‘卫星’对小他一岁的另一‘卫星’说:‘你是假卫星,我才是真卫星。’(注:l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另一位说:‘当年爹妈受蒙蔽不知真假,奈何。’众知情者一笑。”材料中两位“卫星”的对话显示了( )
| A.“大跃进”运动兴起的原因 | B.“大跃进”运动的广泛影响 |
| C.对“大跃进”运动的否定 | D.“大跃进”运动的严重灾难 |
2014年5月24日《武汉晚报》报道,《风云l927》于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首映礼后,23日在武汉洪山礼堂举行湖北首映礼,并正式在全国公映。该影片展现的主题是( )
| A.揭露国民党右派对国民革命的背叛 |
|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
| C.国共两党由合作到对峙的剧烈变化 |
| D.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