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说:“德性就在两个邪恶之间——一端是过度,一端是不及。德性就在于发现和选择中间,而邪恶则是在情感和行为中超过或不及所应得的。所以,就其本质以及它是什么的原理而言,德性就是中道。”根据亚里斯多德的这种哲学理念,他在政治上最可能主张

A.寡头政体 B.共和政体
C.平民政体 D.僭主政治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②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④研究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